語言治療師讀繪本都在想什麼?學習解決困難、交到朋友、情緒穩定
孩子可以在閱讀中感受到主角的部分經歷,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能這樣對待他人,一方面也能在大人引導下找到適應或解決的辦法。繪本故事中的主角總是遭遇各種困難,或許他們依然保持陽光,或許會在經歷低潮後振作,而我們能從故事發現到「困難是好朋友,更是讓自己更進步的邀請。」
手足間愛吵架?從繪本裡的「手足關係」,培養因應未來的能力
「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分析外,還多了一組二元相應的元素:一方面是爭取獨立、肯定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是想要依附父母,安全的待在家裡。 故事中強調了兩種慾望在心中同時存在,但缺了其中一個都不好,完全斷絕對與過去的聯繫會導致災難,只為過去而活雖然安全,但無法獲得自己的人生。
我的孩子還不會走怎麼辦?了解兒童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
孩子在六歲以前,大腦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神經網絡的連結、細胞的發展還在黃金發育期,三歲以前更是迅速;因此如果能及早發現孩子的狀況,盡快安排早療介入,讓孩子及早接受療育介入,部分孩童有機會進步到跟同齡孩童一樣。
手足命運不同?老么容易做主角?童話故事裡隱藏的教養秘密
從故事,到生活。當我們在說教之外,找到了孩子印象深刻的故事,並且還對主角的行為有所認同,那麼這個「好榜樣」就能從書中走出來,陪伴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發展人格、學會自我控制,就從讀繪本開始-《女王蜂》
好的故事,會幫助孩子避免失敗帶來的無力、挫折,甚至自暴自棄。年幼的孩子總是會在生活中遭遇許多挑戰,有些能夠克服,有些卻超越了獨自完成的極限。
孩子情緒教育不能等!3個重要的學習流程,你一定要知道
孩子若沒有情境循序漸進的了解、掌握,隨著年齡增長、社會環境複雜,要引導孩子的情緒教育,則會需要投入更多心思;不如就讓我們從小開始練習吧!
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溝通前的兩個準備與「5秒暫停」
如果想和孩子有雙向且有質量的溝通,只需要做兩件事:1. 練習先聽,再說、2. 培養平常對話的習慣。所謂的「聽說」,也就是先聽完,再說。
小朋友「受驚嚇」怎麼辦?父母別著急,3步驟處理與3個教養策略
我們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還在持續發展,在六個月前甚至還有許多反射未整合,驚嚇反射便是其中一種。外界的刺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需要時間去適應跟整合。
孩子太常用3C怎麼辦?影片、遊戲這樣玩,3C育兒沒這麼可怕!
說了這麼多,你發現了嗎?無論是打遊戲還是看影片,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陪伴」與「關心」,最重要的互動依然是「引導思考」與「鼓勵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