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會幫助孩子避免失敗帶來的無力、挫折,甚至自暴自棄。年幼的孩子總是會在生活中遭遇許多挑戰,有些能夠克服,有些卻超越了獨自完成的極限。
我是相信魔法的,從小到大都是。
因為魔法,最傻的老么會變得比所有兄長更聰明,落難少女會遇到救難騎士,像醜小鴨的孩子也無須絕望,因為當有朝一日,我們條件完備時,我們都會成為美麗的天鵝。
故事裡出現的「童年挑戰」
身為一位語言治療師,在教室內講故事是我們的日常,無論是否在治療室裡。
而進到治療室的孩子獨自一個人,雖然只是短暫與父母分別,卻感受到巨大的折磨,彷彿全世界人都忽視跟拒絕他了,更令人害怕的是,這樣的噩夢會不會要持續一輩子?
幸好在下一個瞬間,媽媽再次出現在門外,滿面笑容,還帶著精美的小禮物、好吃的點心或是超美的公主貼紙,孩子的人生又再次變得幸福無比。
這麼大的轉變,就像是人生中的魔法,令人覺得神奇不已。
我們感覺不到孩童的知覺,但他們確實在生活中各方面,都會經歷事物本質的劇烈變化。
綁不起或黏不好的鞋帶、發條轉錯邊的玩具,卡在洞口的積木,都可能讓孩子受挫,甚至到覺得自己很沒用的程度。
到了下一刻,掌握了物品後,它又像是被施了魔法,變得如此容易做把玩。孩子也從沮喪受挫的谷底,登上快樂喜悅的山峰,期間的轉變,讓人不禁覺得,物品是如此蘊含魔力的特質。
有無數的故事,講述著主角找到了神奇的魔法物品,人生因而改變。
隨著故事轉折:帶著小朋友接受希望與幻滅
一個好的故事,會幫助孩子避免失敗帶來的無力、挫折,甚至自暴自棄。年幼的孩子總是會在生活中遭遇許多挑戰,有些能夠克服,有些卻超越了獨自完成的極限。
因此,故事中從不吝嗇讚美任何小小的成就與好事,與之延伸,最後的美好結局往往也來自這美好的小開頭。
不管是在重複嘗試,經歷失敗後發現的鍋碗瓢盆、或是善待動物後動物們的回饋協助,又或是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都可能成就大事。
《瓶中精靈》、《穿長靴的貓》、《金鵝》等等的故事,會用引人入勝的情節鼓勵孩子,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小小成就是如此重要,即使,在閱讀當下,他們多未發覺。
閱讀好的故事,培養著孩子對於這些可能性抱持的信念,孩童才能接受希望跟幻滅,但又不至於被擊潰。
理解人格發展:以《女王蜂》故事為例
我們先用我摘要過後的《女王蜂》故事做舉例:
國王有三個兒子,因為要長大了所以要去外面遊歷。
他們首先遇到蟻窩。兩個哥哥想要看那些螞蟻驚慌亂跑的樣子,打算搗爛蟻窩。但最年幼的小弟說:「不行啦!要尊重可愛的小生命。」
不久,他們來到了一個有很多鴨子的池塘。兩個哥哥肚子餓了就想抓鴨子烤來吃,但最年幼的小弟說:「不行啦!要尊重可愛的小生命。」
接著他們來到一棵大樹前,兩個哥哥看到上面的蜂窩,想吃蜂蜜就準備把蜂窩打爛。但最年幼的小弟說:「不行啦!要尊重可愛的小生命。」
最後,三個兄弟來到了一座城堡,並發現所有的人和物都變成石頭了,他們看了旁邊的碑文,才知道這個城堡被魔法控制了,而解法也寫在上面。
第一條碑文是:在森林的苔蘚下面,散落著公主的一千顆珍珠,必須把它們全部找到,如果在太陽下山前還缺一顆沒找齊,那個尋找的人就將變成大理石。
大哥跟二哥都出發了,但他們找了一整天,珍珠都還不到一百顆,所以,他們像碑文上所說的一樣變成了石頭。
最後輪到最年幼的小弟了,他靠著之前救過的螞蟻們幫忙,找到了足夠的珍珠。
第二條碑文說:必須把公主臥室的鑰匙從湖中撈出來。
而被救過的鴨子順利的幫小弟完成任務。
第三件事最難,要從三個公主石像中找出最年輕,最美麗的小公主。但她們三個都一樣漂亮,長相完全相同。唯一線索就是小公主吃過一勺蜂蜜。當然,被小弟救過的蜜蜂順利的幫助小弟完成了任務。
完成三個任務後,魔法果真被解除了,所有變成石頭的人都醒了過來,包括他的兩位哥哥。
最後,最年幼的小弟和美麗的公主結了婚,最後繼承王位,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從繪本裡學習:愛惜生命、尊重他人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同類型的劇本也被轉換成了許多形式。
如果將最複雜的內心過程寫出來,那沒人能看得下去。
而《女王蜂》或包含相同元素的劇情,呈現了遵從慾望的結果;以及和平發展道德及欲望後,能走向的美好未來。
篇名中的蜜蜂,用來呼應人本性中二元相應的兩面也顯得適切,畢竟蜜蜂能釀出蜂蜜,卻也擁有毒針。
說回故事,哥哥們的行為,明顯只對充滿慾望的「本我」有感,追逐著口腹之慾和歡樂,少了對於愛惜生命,尊重他人的重視,因此也無法完成現實中遇到的任務。
說白了,對於人生中最具正面意義的一切,都不理不應的話,最後變成石頭也不無道理,變成石頭不是代表死去,童話很少在死人的。
變成石頭代表的是僵化,也就是沒辦法展現更高境界的價值。
故事的最後旅程:人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最年幼的小弟呢?
他自己一人一樣無法完成任務,如同年幼孩童無法獨自完成現實世界中的要求。
但當我們掌握了書中核心的意涵,學會不欺負弱小、為他人著想等概念。被友善對待的「本我」,也就是那個行動力極強的動物性,就會出來幫忙了。
而理解了故事核心的價值觀後,就能完成那奇蹟般的成就–「破除魔咒,成為國王。」
「成為國王」這件事是什麼意思,翻成「他從此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我想方向應該是不會錯的。
至於為什麼故事常常是老么或是兩兄弟當主角呢?就當是個小小懸念~我們下一篇再見啦!
家長共讀時,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1.閱讀故事時,不需要刻意避開童話故事中的那些詛咒、石化、被吃掉的情節。因為這些意象最後都能被主角戰勝。
2.從遇見問題到克服問題,孩子會在一次一次的故事歷險中,了解什麼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關鍵。
至於為什麼故事常常是老么或是兩兄弟當主角呢?就當是個小小懸念~我們下一篇再見啦!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