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在閱讀中感受到主角的部分經歷,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能這樣對待他人,一方面也能在大人引導下找到適應或解決的辦法。繪本故事中的主角總是遭遇各種困難,或許他們依然保持陽光,或許會在經歷低潮後振作,而我們能從故事發現到「困難是好朋友,更是讓自己更進步的邀請。」
有朋友問我,身為語言治療師的我,經常分享給家長讀繪本的「小秘訣」,那麼自己在讀繪本的時候,我都在想什麼呢?
如果我是主角,我會怎麼做呢?
最近讀了一套關於不同動物的故事,男女主角是天差地別的兩種動物。男主角從想認識對方,但嘗試了很多方法都失敗了。後來,因為女主角的沒看見,反而造成撞到對方,跌倒時互相看見結果,我覺得超好笑的。
跟著故事裡主角的節奏,我跟著想……他嘗試了好多方法,他好認真又有創意呀!
什麼原因失敗了,能調整嗎 ? 誰能幫忙?
如果我是主角的話,我還可以怎麼做呢?
自己思考的同時,也把想法都說出來,和孩子一起從啟發中聯想方法,可以讓彼此溝通不再困難,或是感到彆扭唷!
繪本裡的人物發生什麼事了呢?要如何解決
後來,男主角和女主角就想搬家住在一起了,但,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個人特色,要怎麼相處跟克服困難呢?
閱讀時,我都帶著好奇,用手比畫著圖案,或許跟著主角演戲,或許用不同的角色語氣問問孩子,討論和引導他們一起聊聊,發生什麼事了?
通常,從看圖片敘述「怎麼了」開始,是個不錯的方法。
當然,有些孩子能看到主角、他想做的事、或是碰到的問題,有些孩子則關心背景的花花草草,無關對錯,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關心的重點,本來就都不一樣。
主角遇到問題時,「到底是什麼改變了,狀況就消失了呢?」是很棒的思考方向。
保有對孩子答案的好奇心,同時我們可以用演戲、聊天、說故事的方式引導,讓孩子跟著看到、並分析問題的源頭,不用帶著特定的期望,我們可以收穫到很多不一樣的驚奇。
故事是自由的,孩子的想法也是。
在一本好書之下,從有趣又溫馨的日常,聊聊愛做的事、困難與解法,是多棒的日常啊!
慢慢學習融入群體、交到好朋友
當然,兩隻不同種類的動物相愛,生活,可能會遭遇雙方群體的誤解,周遭人的眼光有時令人壓力山大,讓我們懷疑自己,或是覺得格格不入。
孩子可以在閱讀中感受到主角的部分經歷,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能這樣對待他人,一方面也能在大人引導下找到適應或解決的辦法。
繪本故事中的主角總是遭遇各種困難,或許他們依然保持陽光,或許會在經歷低潮後振作,而我們能從故事發現到「困難是好朋友,更是讓自己更進步的邀請。」
尤其,在書中主角的代為呈現,或說是親身示範下,從遭遇問題開始,藉由陪伴者的引導,孩子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獨特解法,甚至在熟習閱讀之後養成自己的思考習慣,這堪稱無痛學習法呀。
一如書中主角在對的地方找到價值、提供幫助,自己快樂的同時也讓周圍的陌生人們變成朋友,這是多棒的一次體驗。
聊聊正向經驗的累積、穩定情緒的溝通
最後,兩位主角從喜歡、交往、住在一起、經歷日常生活、終於也生了兩個小寶寶。一家人的相處時光,怎麼安排會是彼此都舒適的呢?
這是個好問題!在故事中,果然也遇到麻煩了!甚至我還肯定的說,這算是個大麻煩呢~
當然,透過閱讀與思考我們會發現,一家人在一起,遇到天大的麻煩都不怕。只要平常有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聊聊生活、聊聊心情,在大多數時候都情緒穩定的溝通,這對孩子來說會是很正向的經驗累積,自然也提升了面對衝突或挫折時的彈性。
而在少數情緒起伏大的狀況,大人能有自己的抒發管道,孩子能在保證自身和他人安全下,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平復情緒,同時我們也能接住孩子的情緒不受影響,那剩下的…… 就是從問題中找到解方了。
所以,多多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看法吧!有時候問題描述完了,解法也跟著成對出現。
但是如果描述不完整、或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我們要怎麼辦呢?
我會說,「那太好了!我們找到讓問題發生或是溝通時怪怪的、卡卡的地方了!試試從那邊做為起點,心平氣和的調整看看。」
每次的溝通,都是能讓關係建立得更深刻的邀請,每次的表達,都是讓彼此能更進一步了解的機會。
真的不知道怎麼開始,或是不知道聊什麼主題嗎?沒關係,從選一本書,提前告知並和孩子約好一個悠閒的午後時光,一起進入共讀的世界吧!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