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蔚 MIDWAY | .
健康影音文章
VIDEOS & ARTICLES

小朋友「受驚嚇」怎麼辦?父母別著急,3步驟處理與3個教養策略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我們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還在持續發展,在六個月前甚至還有許多反射未整合,驚嚇反射便是其中一種。外界的刺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需要時間去適應跟整合。當刺激來得太快或太強,孩子來不及整合調適時,就會出現不良反應。

「恍神恍神的,是不是嚇到要收驚?」—精神恍惚。
「半夜睡覺會ㄏㄧㄥ阿,好像是人家說的夜驚……」—睡眠不安。
「一點事情就哭哭啼啼在鬧脾氣,好難搞啊!」—情緒哭鬧。

孩子「嚇到」的反應除了以上的陳述,還可能會影響胃口,甚至是引起發燒等等狀態,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會被嚇到?

為什麼孩子會被嚇到?刺激來得太快太強

我們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還在持續發展,在六個月前甚至還有許多反射未整合,驚嚇反射便是其中一種。外界的刺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需要時間去適應跟整合。當刺激來得太快或太強,孩子來不及整合調適時,就會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還可以關注到寶寶的先天氣質,是否天生敏感對環境變化具有高覺察,是否反應強度很大,一點點刺激就強烈反應?然而有些孩子反應強度很低,當下雖然沒有表現出被嚇到的樣子,不代表沒被嚇到;家長很難覺察他被什麼嚇到,但寶寶晚上總睡不好。

隨著孩子的認知發展與成長經驗,害怕的種類與原因越來越多樣,像是以前沒注意過天黑,開始會怕陰暗處;或是感受到大人怕蟑螂會習得模式,也開始怕蟑螂,或是慢慢看得懂影片中恐怖情節了。

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處理孩子被驚嚇的情況呢?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孩子受驚嚇」當下處理的 3 個步驟

➊ 用肢體與語言安撫情緒

在發生驚嚇事件的當下,我們藉由肢體輕撫與溫暖擁抱,直接給孩子安全感,同時將情況解釋出,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因果,也講出孩子對應事件的害怕情緒,建立孩子情緒定位,也能同理孩子。

例:房門外施工的聲響嚇哭孩子。

孩子哭泣的當下,抱起孩子輕柔搖晃並輕拍孩子,輕柔的口氣告訴他,「別怕怕,外面在蓋房子喔!是蓋房子的聲音,乖乖乖,媽媽在」。

肢體是有力量的,藉由擁抱與輕撫輕拍來提供溫度、觸覺、本體感。搭配語言的力量,得注意大人自身的口氣,堅定不責備也不取笑,因為對於小小孩來說,你說了什麼他也許聽不懂,但他可以藉由語氣感受到你的情緒。

➋ 調整環境解除緊繃

驚嚇發生時,若直接帶離情境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那個情境可能會持續帶給孩子驚嚇的感受。若無法帶離當下,那麼可以藉由音樂、光線、或調整任務等,去解除孩子緊繃的情緒。

例:出門推推車帶孩子一起逛街,人來人往的,孩子卻逐漸開始哭鬧。

雖然坐在推車上,但孩子所待的環境是不安穩的;陌生人來回經過孩子左右,言談的聲音或店家撥放音樂的聲音,還有進出變化的光線,搖搖晃晃的不平路面等,都需要孩子去調節刺激與預期心理。

那怎麼辦?並不是叫我們爸媽跟孩子都不要逛街了?其實只要做好調整與準備,帶出門對孩子是很棒的經驗與刺激。

我們可以先預告孩子等等可能會有的情況,外出時間的長短與作息的安排也需要注意。告訴孩子,「等等要出門喔,午餐會在外面吃,路上會有很多人還有很多聲音,但爸爸媽媽會一直在旁邊。」雙向推車讓孩子可以看到推車的人的臉,避免看外界太多刺激。推車蓋上包巾或棉布,能阻擋光線變化也建立安全感,讓孩子睏了可以入睡。

➌ 轉移注意力

在第一步驟處理完情緒後,給予任務是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讓孩子有事情做,避免持續陷入情緒,並藉由從事新任務的新情緒,去帶走原先恐懼的情緒。

例:拜訪親友時,孩子面對的新環境與陌生人的互動,嚇哭得好尷尬。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是需要調節情緒的,處於新環境下先讓孩子遊戲,像是畫畫、玩玩具、或動態遊戲等,作為互動的橋樑與情緒調節的魔法。

並且要注意不熟悉對象的擁抱,請親友擁抱孩子前,可以先等待孩子熟悉環境與對象,若要擁抱,可以由爸媽抱著孩子詢問孩子意願,或是提前預告;過程中也注意孩子的狀態,表情是否皺眉困惑?或是會掙扎推開?我們要避免強迫孩子。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3 方法,培養孩子調節環境的能力

除了上述當下處理的 3 個步驟外,家長平常也可以注意孩子可能害怕的原因,慢慢地建立孩子勇敢探索的個性與調節環境的能力,治療師建議以下 3 個教養策略:

➊ 足夠的環境刺激與減敏感

孩子平常是否有足夠的探索機會?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事各種生活任務,去感受環境各式的刺激,避免過度保護孩子,因為跌倒的經驗與修正錯誤的歷程,對孩子都很重要。

對於孩子害怕的刺激,是否能漸進式地提供,或是少量多次地給。像是孩子討厭入浴洗澡,我們可以先包著浴巾再泡入水試試看,沖頭可以從毛巾沾水擦洗,再進階到孩子自己用水瓢倒水到自己頭上。

雖然不強迫孩子是很重要的,但飲食這件事攸關孩子的營養與發展,醫學相關研究也指出孩子的夜驚與微量元素可能有關,對於孩子討厭的食物,可以藉由烹調方式或一次進食的份量去著手。

➋ 預告事件並鼓勵嘗試

孩子的陌生體驗可以藉由預告建立想像,像是告訴他這是什麼樣的刺激,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可以怎麼因應等,藉由增加預期可鼓勵孩子對新事物的嘗試。

例如廟會遶境放鞭炮時,跟孩子說:「這是廟會鞭炮,會有蹦蹦蹦的聲音喔!一起遮住耳朵!」透過這樣的親子互動,建立對新事物的了解與樂趣。

隨著孩子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便能建立自身的預期能力,發展出自己的調整方式,所以下一次孩子遇到鞭炮聲,可能就會自己說:「媽媽,是鞭炮的聲音啊!」還自己遮住耳朵了。

➌ 給予肯定打造自信心

除了事前的鼓勵外,在孩子體驗任務後,給予正面的回饋與肯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從事任務,建立自信有助下一次新事物的嘗試,以加速調節刺激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不小心講出這類的言談:「你再這樣!要處罰你喔!」、「你不乖虎姑婆要吃人了!」、「怎麼這個也怕,太膽小了吧!」、「早就跟你說過你不會啊!現在弄成這樣」

常常對孩子恐嚇與落井下石是不利於勇敢性格的建立,容易讓孩子對新事物抱持恐懼,害怕後果不敢去做做看,進而逃避負責任不處理後果。

最後,來談談我們的傳統信仰,「小孩被嚇到?收驚啊!」還有長輩說的淨符跟洗艾草,這些有用嗎?站在醫學的角度去看,我認為我們不迷信,這是信仰也是信念。信念能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自信與賦能,而透過儀式的過程,作為切割環境與自我暗示的效果。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孩子會感受大人的情緒,當大人穩了,孩子才有機會穩定!希望今天分享的 3 個處理步驟與教養策略對大家帶來幫助,一起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勇敢長大。

孩子答非所問
溝通的目的,在於確實的傳遞想法,並理解彼此。而如何良好的使用語言,會是一輩子需要磨練的課題。我們是不是就該讓孩子從小開始培養溝通的能力呢?
你,會閱讀空氣嗎?我相信沒有人會吧! 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摸索出自己一套和周遭人們應對進退的方法: 上司A常常話裡有話; 同事B就是講話直接但無惡意; 朋友C個性害羞,因為怕衝突而從不明確告知,總是婉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朋友D常常幽默詼諧、語帶雙關; 親戚E是個常說反話的人…… 我們能清晰地從對話的前後脈絡、角色之間的相對關係,以及約定俗成的俚語用法中,理解對方話語背後真正的想法。當然,也能從環境氣氛、對方肢體動作、臉上表情與說話語語氣中,判斷該怎麼回應語溝通。 但孩子呢? 他們還在答非所問、總是做出無厘頭的回應嗎? 到底為什麼常常不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或容易把場面變得尷尬呢? 原來,是這兩項行為要調整! 孩子玩3C遊戲,互動3步驟 父母師長別擔心,其實我們只要做好以下這3件事情,小朋友使用3C,就不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了。
  1. 遊玩之前,溝通並確認這次玩遊戲的目標
孩子連續長時間的打遊戲,是家長的噩夢。在每次遊戲前,可以跟孩子討論這次預計要玩多久的遊戲,這段時間內要在遊戲中做什麼事情、要完成什麼任務、自己希望能做出什麼厲害的事情等等。
  1. 幫助孩子具體量化並記錄
將討論內容以畫圖或文字寫出,像是鬧鐘圖案、目標圖案、解決任務數量、遊戲時間、設定鬧鐘等。
  1. 一起討論執行結果,說出下次遊玩時有什麼策略
常常,我們發現孩子的遊戲時間結束了,卻還想再玩。 這時我們可以停下來,與孩子討論—「是因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沒完成嗎?是因為還想再獲勝嗎?是因為意外發現遊戲給予了新任務嗎?」 我們可以透過第二項的具體視覺化確認,原本設計的任務有沒有完成,或是回頭在第一步釐清一些沒想到的目標,並提醒孩子下次規劃時要記得想到這些。
  1. 治療師的小叮嚀
溝通中先不要把手機拿出來唷!孩子看到心愛的手機會分心然後當機。 3C育兒 孩子看影片,互動3步驟 至於在觀賞影片上,其實我們只要做好這3件事情,小朋友使用3C也就不再是那麼可怕得事情了。
  1. 從看影片的3C輸入,轉換成口語輸出
請孩子用口語敘述的方式,描述剛剛看到的影片內容,提升統整表達、重點歸納與因果關聯的敘述能力。 我們以一集《哆啦A夢》為例。預期孩子能轉出的口語敘述為:大雄又被胖虎欺負了,胖虎搶走大雄的玩具,大雄很生氣,找哆拉A夢幫忙,多拉A夢給他一個道具,可以把自己想要的東西直接拿回來,大雄先把他的玩具拿回來了,然後又跑去惡作劇,最後遇到大麻煩,大雄哭了,請哆拉A夢幫忙收拾。 而可以引導孩子敘述的問句可以是—「主角有誰?他們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事情?打算怎麼處理、實際執行時遇到的狀況?結局又是如何?如果我是主角可以怎麼辦等等。」
  1. 連接生活經驗
從幻想回到現實,幫助更深刻的體驗現實生活。 延續多拉A夢的例子,請孩子將故事與自己的生活連結,例如:胖虎是不對的,不能搶別人的東西。如果我的東西被搶了,找大人幫忙會是好方法。
  1. 如果下次還想看影片,說出想看的原因
從無意識的,因為無聊地為看而看,轉換成有特定目標的觀賞。 如果孩子只會表達,「因為它很好看」,我們可以引導它多想想好看的原因是什麼,是神奇的道具嗎?是搞笑的劇情嗎?是溫馨的互動嗎?刺激的對抗壞人嗎?想變得和主角一樣聰明嗎? 相信我們在對話中,會了解更多孩子理解世界的觀點唷! 3C育兒 說了這麼多,你發現了嗎? 無論是打遊戲還是看影片,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陪伴」與「關心」,最重要的互動依然是「引導思考」與「鼓勵表達」。 許多為生活忙碌的家長,選擇以3C育兒的方式,放任孩子看影片、玩遊戲,想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讓彼此喘口氣,卻不經意地讓孩子成長的機會於其中滴答流逝。 呵護正在成長的幼苗,我們可以慢下來,無妨。 打遊戲、看影片依然可行的,無妨。 只要核心的陪伴與關心不變,只要我們仍願意多陪陪孩子,3C育兒,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有小變,才有大變;而改變,就是從不習慣開始。 爸爸媽媽可能會說,我太忙了,沒時間、做不到。 其實,我們依然可以分步驟,階段性完成。從挑選一個自己覺得掌握度高的步驟開始執行,或許是先和孩子談談為什麼愛這個遊戲或影片、或許是讓孩子說說看影片、玩遊戲對它的感覺和意義。 相信這樣的難度會簡單許多。 避免誤用的小叮嚀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未滿2歲幼兒應盡量避免使用3C,對於2歲以上孩童,每日使用3C產品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除了3C陪伴之外,出門踏青購物、在家親子共讀,都是很棒的行動方案噢! 3C育兒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線上諮詢

語言治療師:田子揚久(線上諮詢)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

圖片來源

unsplash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臉書:
加入社群,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覺得內容很棒,可以分享給好友:
蕭雅綸

蕭雅綸

兒童發展|親職技巧 正向教養|兒童情緒

有健康問題要找米蔚協助嗎 ?

Scroll to Top

參與遠傳電信母親節活動
限量贈送健康諮詢!

多元整合式的健康促進資源

模組化課程與各式動機促進素材

• 跨專業主題並結合整合式健康合作資源

企業規劃健康促進常有勞工四大計畫或各類主題需求,各主題與講師的溝通常花費較多時間,米蔚累積各式模組化課程資料庫,能有效率提供整合式規劃服務;除了課程外,米蔚提供各主題健康促進素材,在有需求時可建置專屬頁面讓企業陪伴員工培養健康意識,進而引起促進健康的有效行為!

服務人員熱忱且品質穩定

從遴選、培訓、管理維持優質服務

• 服務人員遴選與學習歷程系統

健促課程與活動中可能有講師、助教、駐場服務人員、文案撰寫、各活動關卡引導等性質不同的任務,每種任務所需具備的特質與能力都有所不同,招募特質、興趣、實務經驗背景相符的夥伴,並提供持續成長、精進的學習歷程系統,是米蔚在健促課程與活動服務品質穩定的關鍵。

策略性改善員工健康問題

目標導向的健促製課流程與創新企劃

員工健康問題改善需要從目標來訂定策略,在需求訪談或實際探訪後透過以下方式來協助企業改善同仁健康問題:

• 職場健康促進互動課程

設計互動、貼近的故事引起同仁對於健康的意識,並精準透過實作學習能實際在生活中能應用的技巧與步驟!

• 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方案

策略性規劃各種服務組合,可能會有但不限於講座、工作坊、闖關活動、駐場服務、健康影音文章、遠距諮詢、沈浸式互動、各式軟體等,各種目標需求也持續規格化累積,讓企業討論時能有框架來降低溝通成本,也能彈性調整內容,符合企業運作導入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