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肩膀痠痛、手臂麻麻的、手腳冰冷,那可能是得到「胸廓出口症候群」。現代人因為工作久坐,長期姿勢不良,這個症狀也普遍了起來......。
小花最近常感覺肩膀痠痛與不適、手臂麻麻的、手腳冰冷,去看醫生後才發現,可能是得了「胸廓出口症候群」,也就是去手臂的血管和神經被壓迫到了。醫生也說,現代人因為工作久坐,長期姿勢不良,所以這個症狀很常見。
到底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主要發生位置涵蓋許多肩帶區域,胸廓出口位於臂神經叢走出椎間孔下行到腋下路徑的遠端,在出口附近的組織,包括:內側的前、中、後斜角肌和第一肋骨;後側的上斜方肌和肩胛骨;前側的鎖骨、喙骨、胸小肌;以及外側的腋下。
而在這些組織中包含許多動靜脈和神經出入,例如:臂神經叢從前和中斜角肌之間進入出口,因此容易產生神經或是血管的症狀。
一般來說,胸廓出口症候群會分為以下四種:頸肋骨症候群、前斜角肌症候群、胸骨鎖骨症候群,以及喙骨下胸小肌症候群。
可以透過專業人士進行不同的測試來判斷胸廓出口的問題在哪裡,並做出適合的處置。
下面3個症狀,你很可能得到「胸廓出口症候群」了
- 上肢會出現像針刺的疼痛感,而且在手舉高活動後,容易有疲勞感。
- 睡眠姿勢可能會加重症狀,或是因疼痛和感覺異常造成活動限制。
- 影響血液循環,可能會出現疼痛、水腫、跛行、四肢蒼白或發冷。
引起「胸廓出口症候群」的5個危險因子
- 先天因素像是副肋骨,也就是第七頸頸橫突太長,減少了血管空間。
- 不良的姿勢習慣,像是圓肩或是烏龜頸導致相關肌肉縮短。
- 需要長時間背沉重的公事包或是旅行包,對肩帶產生壓力。
- 不正確的呼吸模式,像過度使用斜角肌提高肋骨,減少鎖骨下空間。
- 沒有適當處理先前受傷的問題(車禍或是肩膀受傷),導致發炎。
- 成結疤組織和沾黏,限制神經組織的活動性,影響神經張力。
2種方法,測測看自己有沒有得到「胸廓出口症候群」?
1. 艾德森式測試法
患者採坐姿,將其頭轉向患側的肩膀,接著頭部後仰,檢查者協助患者肩膀後伸,並請患者深呼吸並閉氣,檢查者檢測患側的橈動脈脈搏是否消失。
2. Roos測試
請患者手臂外展90度、肩關節外旋、手肘彎曲90度,讓雙手位於身體兩旁,接著緩站做出手部開握的動作3分鐘,若無法維持此姿勢或是有缺血性疼痛、無力或麻木等感覺,則有可能患有胸廓出口症候群。
用3個方法,一起跟「胸廓出口症候群」說掰掰
1. 衛教正確的姿勢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要注意是不是有烏龜頸或是圓肩的情形出現,更要減少長時間用同一側肩膀背較重的公事包,也可以參考「上交叉症候群運動篇」,來改善不良的姿勢。
2. 自我伸展
胸小肌伸展
可以使用網球或是小球,將球放在胸小肌的位置,可以做前後、來回的按壓,大約30秒到1分鐘,或是維持在同一個點上30秒,搭配呼吸進行,吸氣時維持好姿勢,吐氣時壓入更深。
斜角肌伸展
採坐姿,將頭彎向患側的另一側肩膀,感覺到緊緊的位置,搭配手固定好頭部,維持30秒;接著再往下增加多一點角度,重複動作1~2次。
3. 學習正確的呼吸模式
注意自己是不是過度使用胸腔和頸部的肌群來協助呼吸,而沒有正確的使用腹部來呼吸。
嘗試一手放在胸口、一手放在腹部,感受胸口和腹部在呼吸時的起伏程度,兩者起伏程度要差不多。
用鼻子緩慢吸氣,嘴唇輕輕地吐氣,先從躺姿開始訓練,再慢慢轉換成坐姿和站姿。以減少過度使用呼吸副肌-斜角肌的使用。
結語
現代人因為工作的緣故,時常久坐、姿勢不良,所以很容易得到「胸廓出口症候群」,我們可以先用上面的方法做一段小檢測,如果真的不舒服,還是要前往附近的醫院治療唷!
其實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工作一段時間後,要適時的伸展跟放鬆,站起來休息一下,以避免不良姿勢造成症狀發生。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