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到

北歐教養的秘密:體驗式學習-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歐教養

北歐教養將學習過程中做出的初步結論,實際應用在生活上,並做更多實驗性的測試,也就是「如果這樣那會怎樣」(if),類化知識在更多不同的面向上,實際解決生活會碰到的問題。

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聽過北歐的教養-「體驗式學習法」呢?現在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選擇「體驗營」的形式,而非傳統死記死背的填鴨式教育,而這樣透過建立經驗去學習的方式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探究探究。

 

體驗學習是一個透過直接的經驗,去建立知識、技巧、價值觀的學習過程。反觀傳統的學習方式,老師在講台前用投影片或白板講課,學生在底下專心聽課抄寫筆記,然後回家溫習把知識背下來;在體驗學習裡,老師不是單向地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協助學員去主動探索,一起找到答案,所以在這樣的方式下,不會有「這個還沒教到」或「學校沒教過」的狀況,學員自己要負起學習的責任。

要如何開始進行體驗學習呢?學者提出體驗學習的四個階段:

 

體驗學習第一階段:親身體驗

參與學習的所有成員都要投入其中,可能是對主題提出自己所知道的內容、想法、提問等等。

在過程中學員會維持高度的專注力,從中察覺自我的狀態,也因為如此,學習的印象會更為深刻。

體驗學習第二階段:觀察反省

在參與的過程中,蒐集與整理大家的分享,運用自己以往的經驗,做自我評估與知識的整合。

這個階段強調「剛剛發生了什麼」(what),透過這樣的反思,學員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更有自覺,而在團體形式下,也可以透過聽別人怎麼重述,了解他人是怎麼學習的,藉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

北歐教養

體驗學習第三階段:總結領會

將上述收集到的資料做邏輯分析,學員可以去注意知識的共通點與分歧處,廣推到生活應用上,作為結果的闡述。

這個階段可以用「怎樣去做」(how)來增加思考與分析,也因為這個階段會一起討論出結論,所以讓學習到的知識,更有機會在生活上使用!

體驗學習第四階段:積極嘗試

將學習過程中做出的初步結論,實際應用在生活上,並做更多實驗性的測試,也就是「如果這樣那會怎樣」(if),類化知識在更多不同的面向上,實際解決生活會碰到的問題。

 

初步了解體驗學習後,大家有沒有覺得傳統學習跟體驗學習,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國中與大學的學習樣態呢?以往我們大多是被動的學習,聽著老師的講課,看著書本的知識,努力吸收知識,建立我們腦中的資料庫,到了大學後,學習改為更主動,課堂轉變為更活潑,像是模擬練習、案例討論、分組報告等等,這些實際的經驗,是用來幫助我們解決未來會碰到的問題。

 

聽完這樣跟傳統不同的學習方式,爸爸媽媽們有沒有很想快點試試看呢?學習的方法、教養的方式百百款,到底哪一種是最好的呢?我覺得不管爸爸媽媽們選用哪一種,只要適合你與你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選擇!

北歐教養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線上諮詢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

這篇很棒的話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