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很多玩具給孩子,但他都不按照遊戲玩法,總是用丟的……」你能理解孩子們為什麼要搗蛋嗎?瞭解搗蛋背後的行為和原因,一起和搗蛋鬼說掰掰!
「買很多玩具給孩子,但他都不按照遊戲玩法,總是用丟的……」
「剛剛才提醒過的問題,怎麼馬上就犯了?是不是故意的。」
「大人正忙碌,孩子總愛湊一腳。湊過要一起玩、分享玩具、要你幫忙。」
孩子的這些搗蛋行為,的確讓爸媽深感困擾。究竟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2種作法:解釋為什麼孩子要故意搗蛋?
- 瞭解孩子的遊戲方式與發展。
- 對於尋求關注的孩子,可能用錯方法想引起注意了。
瞭解孩子的遊戲方式:或許孩子並不是在搗蛋?
關於孩子的遊戲方式
精心挑選了玩具,卻發現孩子無法照著方式好好拼湊或組裝?或是對玩具興趣缺缺,但對家裡其他物品都超想拿來玩?
了解孩子的遊戲歷程,你就會知道孩子在0-2歲時,這類型「感覺動作遊戲-單獨遊戲(solitary play)」是孩子的發展要點!
孩子正透過感官和遊戲活動,認識自己的身體與世界。因此孩子會喜歡打開抽屜掏出各種東西、拿起來亂丟。 透過這類簡單和重複的肌肉動作,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行動並觀察結果,主動地探索世界。
關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2-3歲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概念,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個叛逆期」來啦!
此時孩子正在建立自我形象與自我認可。這時候認知能力發展優於口語,因此常常出現想的到但卻說不出口的狀況,而感到挫折。爸媽會感覺孩子好像變得搗蛋又叛逆。
你可以怎麼做呢?
- 可以替感覺動作遊戲期的孩子挑選合適的玩具
除了複雜操作外,簡單好玩地投擲與因果遊戲更適合這時期的孩子;同時需安排安全環境,讓孩子可以盡情的探索學習。 - 孩子搗蛋時,給予明確規範
引導時使用「你可以做什麼」取代「你不要做什麼」。像是希望孩子不要奔跑,我們可以請孩子坐好,並告訴孩子他現在可以畫畫或玩積木,來取代單純制止亂跑。 - 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
在孩子叛逆發脾氣時同理他的情緒,引導練習表達自我,亦可適度協助轉移注意力。陪孩子度過情緒風暴,發展自我認同,慢慢度過小搗蛋時期。
錯誤尋求關注的作法:我乖的時候沒有人看見啊!
總是在爸媽忙碌時參一腳,或是常常故意搗蛋讓爸媽感到頭痛的孩子。
其實有可能是在向你說:「嘿!我需要你的注意。」
仔細想想,平常你和孩子的互動中,注意到的是正向還是負向情境比較多呢?是不是總是調皮搗蛋時你才花較多時間、精力和他聊天呢?
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是太過含蓄。當孩子表現良好時,誇獎總是太過吝嗇,乖,似乎理所當然。因此,孩子總在犯錯時,才會得到我們的「即時糾正」?
你可以怎麼做呢?
- 引導孩子理解可以找爸媽的時機
你們可以制定專屬的小暗號,當孩子需要你幫忙或你需要孩子等待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暗號,讓對方快速了解。
像是看到「比手錶」就代表「要等一下」,可以先去拼拼圖等待爸媽。像這種小暗號默契,平常就可以演練,讓孩子對暗號掌握度提升,會更好理解判斷。 - 在孩子平常表現良好時,給予適當的回饋與注意力
當他有乖乖坐好、自己完成份內任務時,千萬別當作理所當然,也別吝嗇你的誇獎。明確地說出孩子表現好的行為,將有助於他理解自己行為的好壞,會更想有好的表現喔! - 安排有質量的親子互動時間
雙薪爸媽要兼顧職場與孩子,常常忙碌不堪。一場有質量的親子互動時光實為必要。重質不重量,一起完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創造屬於你們的美好回憶。 - 替孩子安排可以表現的機會
適用於平時不知該如何誇獎孩子的爸媽。那就製造個讓孩子可以當小幫手的機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想要表現好喔!
理解孩子搗蛋的原因,和它說掰掰
一旦知道了搗蛋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搞破壞才能引起注意,父母就可以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們表達內心的新法。如此一來,就可以和家裡的破壞王說掰掰!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