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幾天,怎麼好像漫長好幾年。 還記得剛發布三級警戒時有一個梗圖很貼切:「你放假14天,我減壽14年!」
這麼多天的抗戰,的確辛苦家長了!
但其實收到更多的回饋是:
「很累很煩,但想到難得可以有一段這麼完整的與孩子陪伴與相處時光,也是蠻幸福的!」
「看著每天跟孩子活動的照片,覺得回憶滿滿!很感動!」
每天用心地想要好好陪孩子的你,是不是有時好像力不從心? 如果這幾天的陪玩員角色已經讓你感到有點累,來看看是不是因為以下原因:
挑選活動太難、太複雜不適合孩子
「從網路上找到的活動,別人玩起來感覺很有趣,我家怎麼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啊!想要教他好好學分類但孩子通通丟一起!」
「玩兩下就跑掉,再見拜拜抓不回來,弄得人仰馬翻心好累。」
我可以這麼做:
- 上網搜尋-孩子的發展里程碑,你就可以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太強人所難了。
- 如果引導了幾次,孩子還不會,就用他的玩法玩看看。
- 幫孩子分解步驟變簡單。
- 先從簡單的感官動作遊戲來教孩子,讓孩子對我們的活動有興趣。
- 確認孩子的安坐能力,很多孩子在學校能坐好,但在家裡因為情境改變,的確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喔!家長可以給予適度的要求跟鼓勵。
不知道要玩什麼,好困擾啊!
「江郎才盡~不知道要給孩子玩什麼啊!」
你可以試試:
- 可以跟學校老師一樣,事先排課:
透過各大社團找尋資訊,建議一週先找好一個禮拜的課,批次作業要準備材料活動也更有效率。但記得,在家不是學校,所以排課可以彈性點;如果孩子能力許可,可讓他一起參與排課,自己安排的課,孩子會覺得更好玩喔! - 家裡不是學校:
只要孩子覺得好玩,玩過的項目再多玩幾次也無仿。 - 你小時候玩什麼就教孩子什麼吧:
國民遊戲不失傳,順便可以來個「時代的交流」像是:木頭人、紅綠燈、躲貓貓,其實這類遊戲都可以很好得訓練孩子衝動控制與規則理解,都是相當棒的好活動。 - 家事也是好活動:
在執行家務的時候,只要不受傷、他執行的活動不會讓你生氣,那就可以讓孩子嘗試;拿著小掃把、乾抹布到處抹抹擦擦,是放電好活動呢!
只安排靜態活動,缺乏動態活動好好放電
因為擔心孩子的開學後學習跟不上,安排大量認知與靜態活動。進行時又覺得孩子好躁動不安,很難專注,可能是因為活動選擇失衡,孩子無處發洩。
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誰誰家的孩子好厲害,做得好漂亮!我家怎麼就像大藝術家!」
對!沒錯!千里馬需要伯樂的賞賜。
記得當孩子的伯樂,有你的鼓勵,孩子會更有信心。
另外別忘了,如果孩子做不來,是不是他的經驗其實太少太少了呢?
遊戲來自於互動,爸爸媽媽也應該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態
家長應該在遊戲裡面增加互動的元素,而非一昧示範與指導要孩子遵從。
或是嘗試由孩子來引導玩法,觀察孩子的遊戲,加入或協助孩子增加變化!
另外,如果你覺得好累了,放假一下下沒關係的!
讓孩子也學會體諒爸媽,年紀大的孩子應該要知道大人也需要休息,鬧鐘響了才能叫媽媽。這都是可以讓孩子練習的喔!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