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過勞是慢性工作壓力導致的症候群,包含:「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理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工作效率的減少」。
或許有某個時刻,站在鏡子前、等候捷運時、路過櫥窗邊不禁暫停腳步,看著窗 鏡中的那個顯影,無意識地歪頭在心中問著…「你是誰?」
工作多年,雜亂的髮型、陳舊的衣褲、有點磨損的鞋子,匆匆碌碌沒時間好好打理,臉部表情平板嘴角下沉,日復一日的忙碌,讓這個身影顯得憔悴邋塌。
驀然回想起初踏入職場,紮著俐落馬尾/抓著流線髮束、穿搭清爽有型,走起路來輕盈有活力,即便每天有數不完的困難與挑戰,都能以一抹微笑戰勝,那是不經一事卻不可一世的年輕身影。
訕笑了一下自言自語地說:「實在不成熟,還沒看清現實的那個樣子,還真是可笑!」接著默然轉身,走著的步伐越來越沉,一時想不起,下一步要往哪兒去……
職場的庸碌,帶走了健康與青春,今天要和你來聊聊──「職業過勞」。
【職場心理健康專題目錄】
1. 職業過勞是什麼?
2. 如何自己是不是已經職場過勞了?過勞量表試題
3. 將焦點放回自己,戰勝職業倦怠避免過勞
4. 避免職場過勞 1 被了解:每個人都需要被傾聽
5. 避免職場過勞 2 被肯定:記錄下自己不錯的表現
6. 避免職場過勞 3 找尋成功經驗:從過往經驗找到力量
7. 避免職場過勞 4 創造遠景:增加對未來的希望感
8. 小結:記得給自己充分休息
9. 米蔚團隊 / 聯絡米蔚
10. 職場心理健康專題其他文章
職業過勞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職業過勞(Occupational burnout)是一種由慢性工作壓力導致的症候群,症狀包含:「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理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工作效率的減少」。
勞動部過勞預防指引提及,如果因為工作導致過度壓力,而有了以下狀況:
-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 經常頭痛和胸悶、
-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 體重突然大幅變化、
-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等等。
那麼我們就該停下來想想,我們是不是「職業過勞」了。
如何自己是不是已經職場過勞了?過勞量表試題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提供「過勞量表試題」,可自陳填寫:
一到六題分數相加除六可得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 <50,表示過勞程度輕微,
- 50~70是中等,建議找出生活壓力源,進一步調適,
- >70,就是過勞程度嚴重。
七至十三題分數相加除七,可得工作相關過勞分數。
個人相關過勞分數:
- <45,表示過勞程度輕微,
- 45~60是中等,
- >60,表示相當嚴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並找專業人士諮詢。
將焦點放回自己,戰勝職業倦怠避免過勞
如果那並不是你喜歡的樣子,工作的低潮把你變得失意又無力,辦公的氛圍讓你困頓得戒慎又冷漠,請嘗試將焦點放回自己,能把低落感轉變為新的動力。
用焦點解決方法的練習,重新找到相信自己的一百個理由,也同時找回過去的難以信服卻令人佩服的勇者!
在焦點解決治療中,是以正向為焦點思考,並用例外帶來解決之道,更重視改變是時時刻刻在發生,而促成改變的,是處在困境中的當事人本身。
幾個重要的元素,提醒我們如何擺脫職場低潮:
避免職場過勞 1
被了解:每個人都需要被傾聽
當在困境中孤單的感受讓人容易自我放棄,走出孤單才能擁有共鳴感,當被他人了解了便是接納自己的開始,才有動力面對現況。
別擔心說負面的心情造成他人負擔,每個人都需要被傾聽,找有相似經驗的朋友或是親近的家人 聊聊工作中的不愉快,當心事和委屈被聽見、被了解,那份溫暖會轉換成滋養的能量修復疲累的心。
*若是企業主管能放下一些身段可以聽聽同仁遇到的困境,也許是工作上的卡關、也許是生活中的低潮,而影響了工作能量;不如成為員工一個能聊聊的夥伴,讓對方可以感到放鬆,反而比不斷地提醒錯誤,更能加協助對方調整狀態。
避免職場過勞 2
被肯定:記錄下自己不錯的表現
否定的話像是詛咒一般似乎相當靈驗,那是因為缺少了肯定的力量與之抗衡,當試著對自己肯定建構起自我的價值,是很大的鼓勵推進著行動。
每天回想一下自己不錯的表現,至少說出來或寫下來一兩件事情,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沒有想像的差勁。
*職場團隊之間若能建立起相互激勵的好感情,投入的向心力也會提高,適時地給予員工口頭的肯定,能帶來工作中的正面能量,另一方面物質性的激勵(獎金、主管請客等)則需要制定清楚明確的達標制度,使員工持續保持追求卓越的期望!
避免職場過勞 3
找尋成功經驗:從過往經驗找到力量
長時間限在困境中就容易用失敗來定義自己,但回想過往,一定有許多正向經驗已被遺忘,過去成功的經驗,有機會找到解決目前困境的策略。踏入職場這麼多年,或許換過許多職務或許承辦過許多大案子,以前是怎麼完成的?如何做到?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些答案轉個方向應能套入現在的狀況中,因為自己是最強大的力量。
*當經歷失敗和不順利時,檢討缺失和不足當然勢在必行,然而在相關的會議過程中帶領人若能為團隊注入一些希望感,會是化解困境的一盞明燈,討論過去成功的案件經驗連結現行的資源,不妨是個具體的方向。
避免職場過勞 4
創造遠景:增加對未來的希望感
若心力只足夠處理每天遇到的事情,那確實會失去希望,必須為自己找回行動的主動權與控制權,並且規畫出遠景藍圖,設下一個願景、增加希望感。
不見得是當下工作的遠景,放寬到自己整體的人生規劃將更有自主權。安排一些人生想做的事和夢想並踏出一步(出國、學習、興趣、副業等),回過頭來,會對現在工作更有想法。
yes123人力銀行網站調查發現,企業員工平均11.5個月,也就是將近一年就會開始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更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心血管致死案件為過勞。
企業主需要更加關心員工在職涯和工作時數上的規劃,透過團隊共識營建立出適切的目標,並為超量工作投入設立停損。
小結:記得給自己充分休息
不管如何,別忘了都得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若工作安排允許就好好放個假吧, 來一趟找尋信心的旅程,你會發現路邊的每個風景都像閃亮的你,充滿驚喜!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 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 飛過絕望。
我終於看到 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摘自《隱形的翅膀》 (詞曲作者:王雅君)
資料來源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9)。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指引。
許維素(2014)。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