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不能確切明白為什麼會發作的原發性五十肩 因為曾經受傷過的次發性五十肩,像是肩膀運動傷害、跌倒手撐地、肩膀遭直接撞擊、手術、骨折、旋轉肌肌腱受傷、肩膀周遭組織發炎,或有相關的危險因子引發,例如:中風後、巴金森氏症、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甲狀腺異常等。
無來由的肩膀痛?
「以前肩膀痛的時候,想說可能是工作過勞了,休息一下就好,但這次怎麼不一樣?不但沒有好轉,還越來越痛(痠)?而且因為常常痛(痠)醒睡眠不足,心情也越來越不好。肩膀疼痛往往是早上起來覺得不舒服,但起床活動一會之後,感覺身體熱起來之後會覺得肩膀不適改善了一點點,工作時還勉強可以應付,但只要動作稍微快一點,或是忙起來急的時候就突然覺得拉到了,覺得非常疼痛……. 」
許多人因為肩膀痛來看復健科,往往是因為肩膀抬不高,或者晚上睡覺時壓到而痛醒(或痠痛醒),整個晚上輾轉難眠,時間可以長達數週甚至數月。到底為什麼肩膀會這麼痛呢?
患者的症狀演變的三階段
➊ 手無法到背部
以前扣內衣或穿衣服都沒有問題,但漸漸的手就無法到背後,要梳頭或洗後腦杓也覺得有困難。
➋ 手漸漸無法舉高
剛開始是覺得肩膀裡面隱隱作痛(痠),慢慢的除了肩膀也開始覺得上臂前方有點緊緊的;手開始慢慢舉不高,覺得緊緊的,或有一點卡住的感覺。之後除了上臂之外,甚至開始慢慢往下蔓延到手肘,緊繃或痠痛的區域感覺會跑。
➌ 手怎麼擺都不舒服
睡覺的時候手不知道怎麼擺才能比較舒服,覺得怎麼放都不太對,之後就開始常常「痠痛」 。
五十肩發生的原因主要分成兩種
➊ 原發性五十肩
目前仍不能確切明白為什麼會發作的「原發性五十肩」。
➋ 次發性五十肩
因曾受傷所引起的稱為「次發性五十肩」,像是肩膀運動傷害、跌倒手撐地、肩膀遭直接撞擊、手術、骨折、旋轉肌肌腱受傷、肩膀周遭組織發炎,或有相關的危險因子引發,例如:中風後、巴金森氏症、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甲狀腺異常等。
誰比較容易得五十肩?
- 女性(佔70%的患者)
- 年紀在35-65歲之間
-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發生率約20%)
對側肩膀曾患過五十肩(5-34%)且整體而言,兩側都患五十肩的機率約佔14%
五十肩的病程演化分成3個階段
➊ 急性期、疼痛期、結冰期(第2-9個月左右)
通常症狀會慢慢開始增加,肩膀動作較大甚至可能會有刺痛感(或強烈的痠痛),從開始不適到開始夜間疼痛或影響睡眠大概約2個月左右,但這個時候手依然還能抬,但是動到底會覺得緊。
➋ 沾粘期、僵硬期、冷凍期(第4-12個月左右)
開始覺得症狀有稍微開始緩解但角度慢慢減少,手開始覺得抬不太高,酸痛或緊繃感的症狀通常是在手舉到角度極限的時候感覺到,且維持在極限角度越久,症狀越明顯,這個階段約以持續6-12個月。
➌ 緩解期、恢復期、解凍期(第5-24個月左右,甚至可以到3年以上)
漸漸覺得角度慢慢增加,甚至治療頻率減少也還能感覺得到角度緩緩增加,肩膀抬高以及可以活動的角度足以應付生活所需,但約15%的患者角度會無法完全恢復到發病前的程度,並有40%左右患者在3年後仍覺得肩膀不適或角度受限。
自己可以怎麼檢查肩膀狀況?
➊ 無法做出投降姿勢
➋ 梳頭抬手痛
➌ 背部穿衣痛
❹ 對側肩膀抓癢痛
醫療人員會如何治療您的肩膀?
以上是關於五十肩的簡單介紹,提醒大家若感到肩膀不舒服時,前往醫療院所、診所接受診斷、治療是最快的方法,下一篇會再跟大家分享:如何預防五十肩、如何保養我們的肩膀。
圖片來源
unsplash、侯崇立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