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遇到壞上司,如何使用職場心理,避免被他「拖下水」呢?透過「觀察」、「計畫」、「行動與驗收」三步驟,逐步制定應對策略。
來到職場,好的上司帶你上天堂,壞的上司讓你學不到東西又每天加班,如果不幸遇到壞上司,如何使用職場心理,避免被他「拖下水」呢?
我們可以採用專案評估的方式,透過「觀察」、「計畫」、「行動與驗收」三步驟,逐步制定應對策略。
一、觀察:了解上司的「雷」在哪?
壞上司不一定是八點檔的陰險懷人,觀察上司是什麼壞法,才知道怎麼與他相處。
- 甩鍋型:平時沒問題,出事時先怪合作的人,可怕一點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下屬。
- 掌控型:剛認識是個認真好老闆,相處久發現大小事的都要被上司檢查與批改,導致工期延宕或一改再改。
- 白目型:對事情有衝勁與理想,但聽不懂同事下屬明示暗示的各種建議,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 奉承型:倚重會講好聽話的人,難以接受直接指正與建議。
- 尚書大人型:各種意見都想採納,想法變來變去難以捉摸。
面對上述類型,甚至有時候來個「複合型的上司」,真的會讓人不知所措。如果跟旁人說,是不是很容易得到「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的建議呢?但如果就是還想待在這裡,我們就必須著手計畫應對之道!
二、計畫:解讀老闆類型,決定應對策略
知道老闆屬於哪一類,就可以翻譯他們所在意的事情,並決定要積極一點,成為上司的寵兒;還是消極一點,至少順著毛摸、避免踩雷。
以下將分門別類,來了解不同上司的心聲與積極消極應對法。
「如果我出錯,就太丟臉了!」這個想法,無論甩鍋型、掌控型還是奉承型上司都可能出現,因為身在高位,期待事情能順利進行,期待擔任大家眼中完美、值得追隨的上司。
❶ 甩鍋型上司的心聲:
「我不應該犯錯,一旦被抓包,就會受到刺激、產生反擊,這樣才證明是別人錯了。」
- 積極應對法:
事前幫忙看到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用假設情境進行提問,讓上司有辦法自行考量,可採用以下句型:
「如果(假設情境),(工作的某個可能出錯環節)會不會(假設可能發生的糟糕情況)」。
例如「如果疫情再次變嚴重,實體簽書會的場地會不會不給舉辦或延到我們不方便的日期?」 - 消極應對法:
出狀況時不要主動出聲指正,讓上司由其他管道發現,至少發怒時,不會成為最靠近上司,讓上司第一個聯想到能幫忙背黑鍋的人。
❷ 掌控型上司的心聲:
我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事情在我掌握下就能最好,所以凡事都想自己來或親眼看過。
- 積極應對法:
參考上司過去的工作習慣,試著把工作模式做的和上司盡量相似,讓上司感覺即使不插手管理,也能得到如同出於自己的工作成果。 - 消極應對法:在上司訂定的日期再交出工作成果,讓上司在不想失敗下,只能快速看過、進行一到兩次修改就快速結案,減少工期延宕的可能性。
❸ 奉承型上司的心聲:
比起真的做好事情,我更希望大家認為我很棒。
- 積極應對法:
找到工作該做好的事,和上司處事目標類似的地方,讓上司同時感覺被誇獎,但工作又能不錯。 - 消極應對法:
至少和上司喜愛的下屬同仁保持良好關係,減少自己被盯上的可能性。
「我希望做到很多事!」有這樣的想法,常見於白目型或尚書大人型老闆,因為有新的想法,而期待自己衝或是採納多方意見,實際上不知如何統整意見,讓作為職員的我們無所適從;這類型的人想插手或提供意見,卻可能導致公司政策變動過快或過慢,帶來許多失望與白做工。
❶ 白目型老闆的心聲:
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很努力學習改善之道,我的期待明明很具體,為什麼屬下都聽不懂?
- 積極應對法:
有事直說,想辦法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讓老闆願意嘗試你的想法。 - 消極應對法:
保持距離,公事公辦,等待定案再行動,避免過多的開會或期待徒耗精力。
❷ 尚書大人型老闆的心聲:
每個人的意見我都想傾聽,這樣才能集思廣益。
- 積極應對法:
串聯同事,在與老闆開會前取得簡單共識,使正式開會提出的意見減少,讓老闆不會迷惑在過多的意見和資訊中。 - 消極應對法:
如同應對白目型老闆,減少開會對自己所損耗的精力。
三、行動與驗收:且戰且走,設定停損點
當我們將評估結果付諸行動,也必須在行動中,不斷進行動態觀察與評估,就如同進行專案時的期中期末報告評量。
如此才能確認,這種方法是否有效;發現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就立刻停下來,思考對上司的分類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重新評估與理解的地方?
透過驗收,決定後續應對,找到職場存活的方式。
如果在三步驟的評估與嘗試後,發現還是很難應付這樣的職場,或發現即使應對策略有效,仍持續感覺到很累、不舒服,離職也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法。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