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物理治療師除了協助術後心肺功能的恢復外,我們也很注重心臟疾病復發的預防。透過定期追蹤三高控制的狀況,並鼓勵培養適合的運動習慣,來減低心臟疾病復發的機率。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讓大家認識物理治療師在心肺領域的專業,並且在未來面對心肺問題時,知道有個醫療專業可以幫助你恢復的更好。
你知道心臟病也要做復健嗎?
是否有點顛覆你的想像呢?其實,準備接受瓣膜置換手術的黃伯伯跟你一樣有同樣的疑惑。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變熱了,黃伯伯發現走路變得比較容易喘、呼吸不太順暢,偶爾還會有胸悶感,經朋友建議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心臟瓣膜出了問題,並需要開刀處理。
辦理住院後,手術前陸續有許多醫療人員來評估黃伯伯的狀況,像是醫師、麻醉師、護理師等等,其中居然還有物理治療師!
在黃伯伯的印象中,復健多是電療、熱敷、拉腰,這樣心臟復健要怎麼做呢?又為什麼要做呢?
為什麼要做心臟復健?
經過物理治療師解釋,原來是有三個部分需要心臟復健的介入。
❶ 肌肉骨骼疼痛
因為傳統心臟手術會剖開胸前正中央的骨頭(胸骨),用器材將骨頭往兩邊撐開,以利有清晰的視野進行手術。但是我們的胸骨兩側接著一根一根的肋骨,呈現圓筒型,保護著體內的心臟、肺臟。
當胸骨被撐開,等於圓筒形被打開,胸腔前後的韌帶、肌肉被拉扯,導致術後前胸後背的疼痛不適。
❷ 心臟功能恢復
在手術中,會有心臟停跳階段,如果停跳時間越長,心臟缺氧的時間也越久,術後就要更注意心臟功能恢復的情形。
❸ 肺部功能
恢復除了心臟以外,還有肺臟功能需要受關注。術中患者接受插管,術後是否可成功自己呼吸,成功脫離呼吸器,以及在術後傷口疼痛的影響下,是否可維持足夠的肺部擴張、肺活量,都是日後恢復的重點。
心臟復健在做什麼?
依據上述的三重點以及您術後各項檢測數值,心肺物理治療師會訂製適合您的運動處方。在心肺訓練過程監測您的心電圖、心跳、血壓等數值的穩定性,並適時修正運動劑量,幫助心臟在適合的負荷下漸進恢復。
評估胸廓區域傷口癒合、肌肉骨骼的彈性,透過徒手調整或是伸展動作減少胸廓外在的阻礙,好讓內部的肺部有足夠空間可以擴張。一旦肺部可以好好的工作,也會減低後續肺部發炎的機率,還可以讓你避免因肺活量不足的喘而限制了心肺訓練的進展。
降低心臟病復發:預防勝於治療
心肺物理治療師除了協助術後心肺功能的恢復外,我們也很注重心臟疾病復發的預防。透過定期追蹤三高控制的狀況,並鼓勵培養適合的運動習慣,來減低心臟疾病復發的機率。
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讓大家認識物理治療師在心肺領域的專業,並且在未來面對心肺問題時,知道有個醫療專業可以幫助你恢復的更好。
而且除了心肺疾病患者適用以外,舉凡希望改善自己心肺功能的朋友,像是喜歡爬山、跑步等戶外活動者,也都很適合向心肺物理治療師諮詢,找到卡關的突破點喔!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