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乳癌常常以乳房硬塊為表現,但有時也不一定摸得到,一般民眾在家自我乳房檢測,除了觀察乳房外觀變化,同時也需注意乳房皮膚問題及留意乳頭是否有異樣顏色或不明分泌物。
「聽聞對面鄰居的媽媽罹患了乳癌,全家驚慌到不行。因為家中的女性長輩也曾罹患過乳癌,一時間『乳癌』又引起了全家的話題。」
臺灣乳癌現況:女性癌症排名第一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年報資料顯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一位是乳癌,台灣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194人。
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69.1及12.0(每10萬人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
乳癌的定義、好發族群、治療方法
❶ 每12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乳癌,乳癌是什麼?
女性乳房是由乳小葉、乳管、脂肪和結締纖維組織、血管以及淋巴管等構成。當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乳小葉細胞產生不正常分裂、繁殖,就會造成乳癌。
❷ 我沒有乳癌家族史,所以應該不會得乳癌?
任何一種癌症的發生與形成,都是多種因素而非單一原因造成,哪些人是乳癌的高危險族群?現在就來看看。
❸ 乳癌的高危險族群
- 一等親有乳癌家族病史,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或帶有BRCA1、BRCA 2乳癌基因變異者
- 初經在12歲前,停經在55歲後婦女
-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另一側再罹癌的機率6~10%
- 未曾生育者、未曾哺乳或30歲以後生第一胎
- 乳房有增生病灶者,其罹患乳癌機會約為常人5倍,應特別謹慎
-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 停經後肥胖
- 飲食偏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 停經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者
- 抽菸喝酒
以上罹患乳癌的危險性相對較一般人稍高,但仍有約75%罹患乳癌的人沒有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不是沒有上述危險因子就不會得到乳癌,女性朋友要有正確觀念以及危機意識、注意自己的身體,定期檢查。
❹ 乳房摸到有硬塊,一定是乳癌嗎!?乳癌有哪些臨床症狀表徵?
雖然乳癌常常以乳房硬塊為表現,但有時也不一定摸得到,一般民眾在家自我乳房檢測,除了觀察乳房外觀變化,同時也需注意乳房皮膚問題及留意乳頭是否有異樣顏色或不明分泌物。
❺ 乳癌的臨床症狀表徵
- 乳房出現硬塊但不會感覺疼痛:少數乳癌會用疼痛表現。
-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 乳頭凹陷
- 乳房四周不明凹陷
- 雙側乳房不對稱
- 乳頭排出帶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 腋窩出現腫瘤或無痛硬塊
- 乳房皮膚問題
- 乳頭起疹
- 有破皮現象,且不易好轉
- 不明發紅、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❻ 乳癌有哪些治療方法?
化學藥物治療
利用口服或是注射藥物,抑制癌細胞分裂並摧毀癌細胞的治療方法,一般建議使用於女性賀爾蒙接受體陰性及內分泌治療無效,或肺、肝臟發生轉移;中度、高度復發的乳癌危險族群。
荷爾蒙治療
目標是降低雌激素作用,進而阻斷雌激素與乳癌細胞的結合,停止乳癌細胞生長。
免疫治療&細胞治療
激活身體的免疫T細胞攻擊癌細胞,並增強身體細胞功能,以達到疾病控制的效果。
放射線治療
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對原位癌腫瘤切除後,輔助放射線治療可降低局部復發率,對侵犯性乳癌在術後進行放射線治療也可降低局部復發率與提高存活率。
標靶藥物治療
主要是針對癌細胞特定生長因子為標靶而發展出的藥物。標靶治療直接殺傷癌細胞而不傷及正常組織,如此就不會增加毒性或副作用,通常作為化學治療外的輔助療法。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是乳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目前外科手術有乳房保留手術、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單純性全乳房切除術、皮膚保留乳房切除手術,同時根據淋巴腺是否轉移,進行淋巴廓清術或前哨淋巴結摘除術,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乳房保留手術及前哨淋巴切片手術」。
乳癌常見迷思
❶ 胸部大的人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嗎?
罹患乳癌的可能因素與胸部大小無關, 不過從流行病學統計得知,肥胖者較易罹患乳癌。
❷ 乳癌要打化療,化療會噁心不斷嘔吐,半條命都沒了
施打化療過程中諸多的副作用都有相對應的緩解之道,只要搭配止吐藥大多數患者都能擺脫嘔吐陰影,有效緩解嘔吐、反胃,讓化療不再叫人難以忍受。
❸ 得了乳癌一定要全部切除,才比較不會復發?
許多女性都有的錯誤迷思 「得了乳癌=失掉乳房」,美國自1985年因醫學中心陸續發表早期乳癌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 其長期存活率與接受乳房切除術並無差別,因而目前廣泛的應用此術式來治療早期乳癌。
❹治療的時候,不能吃太營養要把癌細胞餓死
關於營養素有可能餵養腫瘤促使癌細胞變多,目前沒有真正的試驗佐證。癌細胞很會搶能量,正常細胞搶不贏癌細胞的狀態下,癌細胞還沒餓死,正常細胞已被破壞,反而因為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降低而無法挺過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所以癌症患者必須多補充營養,尤其在治療中,特別需要好的營養成份。
❺ 草藥偏方、練氣功、營養品調理身體,就能治療乳癌
醫生使用的治療方式有嚴謹的科學實驗為基礎,所以乳癌治療仍以西醫正規療法為主,相關的輔助療法使用應該跟主治醫師詳細告知,讓專業來判斷,千萬不可聽信偏方延誤就醫。
乳癌預防:女生更要愛自己,定期檢查不驚慌
隨著現代醫學和科學的發展,治癒率已大幅上升,乳癌在早期發現並開始治療,5年內存活率超過9成。針對篩檢,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及45-69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希望符合篩檢條件的女性,一定要定期篩檢。
其實乳癌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是很高的。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