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手勢、哭聲等,都是溝通能力的一環。而語言發展遲緩,指就是在溝通的理解或表達中,有其中一項或以上,與同年齡孩子有明顯的落差。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兒童語言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各年齡該達到的里程碑。
當然,發展速度會因個人狀態、環境作息、互動刺激量等等,而有所差異,但兒童的語言發展大致上遵循著一定的進展順序。
那怎樣算是正常,怎麼樣又是發展遲緩呢?
在語言發展中,語言能力代表著溝通能力,其中除了我們熟悉的口語外,其實肢體語言、手勢、哭聲等等,都可以是代表溝通能力的一環。
而語言發展遲緩,指就是在溝通的理解或表達中,有其中一項或以上,與同年齡孩子有明顯的落差。
以下將列出不同階段孩子應出現的能力,若孩子有多項能力沒有在該年齡層發展出來,則應留意文末所提及之發展遲緩徵兆唷!
孩子的語言發展的里程碑
0 ~ 6 個月時,孩子會……
- 使用哭和笑做為表達方式,大人對其講話時,也可能會做出安靜的反應或發出咯咯聲。
- 發出一些/ㄚ/、/ㄜ/、/ㄝ/音,及嘴唇動作帶來的/ㄅ/、/ㄇ/音。
- 玩自己聲音的同時,也會出現類似大人音調的變化,並發出聲音吸引他人或與人互動。
- 認得常見的湯匙或奶瓶等物品。
6 ~ 12 個月時,孩子會……
- 開始將物品跟聲音做連結;理解“不”的改念,並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 自己會搖頭或推走不喜歡物品、舉起手表示想要抱抱。
- 開始聽懂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字詞,如:抱抱、鞋鞋、手手或ㄋㄟㄋㄟ。之後可理解包含手勢動作引導的簡單句子如「媽媽抱抱(搭配媽媽蹲下並伸出雙手)」、「給爸爸(搭配爸爸對著孩子伸手)」等等。
- 使用簡單手勢或動作表示想法,例如:掰掰(揮手)、謝謝(點頭)。
- 出現/ㄅ/、/ㄆ/、/ㄇ/、/ㄉ/、/ㄊ/、/ㄋ/、/一/等聲音,之後開始嘗試各種聲音和音調的組合,發出的聲音可能長短不一,如「巴~巴巴」、「搭搭搭~」等。
- 開始說些有意義的單字或疊字,當說得很像,得到大人回應時,會加強穩定度,例如「媽媽」、「爸爸」等稱謂。此階段通常會有第一個孩子了解意義並穩定使用的詞彙。
0 ~ 6 個月時,孩子會……
- 模仿大人說句子或字詞,但可能說出沒有人懂得音節串。
- 可以辨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五官,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人物名稱,例如:頭、嘴巴、手手、叔叔、阿姨等,總理解詞數約為 50 個。
- 指向物品表達需求,或用點頭表示同意。
- 聽懂沒有動作提示的指令,例如:過來、給我、走。
- 能說出家人的稱謂與熟悉物品的名稱,如:爸爸、媽媽、車車、鞋鞋、球球、水水。並使用常用的動作詞彙,如:吃、喝、要、開、拿等等。
1 歲半 ~ 2 歲時,孩子會……
- 照著指令做動作,例如:「把車車給我」,也開始聽懂較長的問題如:「爸爸的衣服呢?」。
- 聽得懂「__好__」類型的問句,例如:「給我好不好?」、「你要不要喝水?」。
- 能穩定使用約 50 個詞彙,也可以看著圖片說出名稱,之後會開始使用兩種詞彙結合的短語句,例如:「喝水水」、「爸爸車車」。
2 歲 ~ 2 歲半時,孩子會……
- 理解較複雜的句子如:「拿妹妹的外套給我」、「幫爸爸拿牛奶到廚房」,並了解常見的相對概念,例如大小、長短、多少。
- 命名日常用品,且會使用完整語句,例如:「小狗在尿尿」、「阿公看電視」,也發展出代名詞如「你」、「我」、「他」。
- 會使用問句如:「在哪裡?」「是誰?」
2 歲半 ~ 3 歲時,孩子會……
- 聽得懂簡單問題,例如:「找找狗狗在哪裡?」、「這個是什麼?」,也可以複誦 6~7 字的句子。
- 敘述時會用比簡單句更多的字講話,例如:「爸爸給我車車。」「老師幫我拿球球。」「臭臭,沒有洗澡。」
- 會提問問題如:「書書在哪裡?」、「他在睡覺嗎?」、「你在做什麼?」。
這樣孩子這樣,是發展遲緩了嗎?
如果孩子在上面的列表中,發展出的能力是在本身年齡以下的,例如:「兩歲半時,尚未理解好不好、要不要問句,或能使用的詞彙不到 50 個」,並且有以下列點之狀況時:
- 孩子滿 1 歲了但不太理人,非常安靜,或是對聲音、聲光玩具沒興趣,也不玩自己的聲音。
- 孩子滿 2 歲了但仍對自己名字沒反應,在大人動作提示下做不到一個步驟的指令如「拿給爸爸。」,或是不會指認身體的基本部位。能說出有意義的詞彙少於 10 個,又或是不太會仿說、模仿做動作等等。
- 孩子滿 3 歲時仍不會聽名稱指認物品或圖卡,或對大部分的指令無法理解,都是指照著自己的想法行動,又或是還說不出組合詞彙如:開車車、媽媽抱抱等。
如果有以上幾點,則建議洽詢各大醫院之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進行進一步諮詢與評估。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