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手部功能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舉凡日常行為等都需要使用到雙手進行,一起來看如何透過練習來發展!
文/吳金玳 職能治療師
在安安中班的時候,幼兒園老師發現他不擅於操作型的活動。例如:畫畫時,會拳握拿筆塗鴉,且容易手痠;要夾掛毛巾時,因為力量不足以撐開衣夾子;拿湯匙的動作為拳握式,經常有飯菜掉落。
家人聽到老師提醒後,趕緊帶他就診,經診斷為發展遲緩,特別是在精細動作方面明顯落後。
職能治療師評估詢問孩子平常表現時,發現過去在家很少讓他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例如:大人怕孩子弄髒,鮮少玩黏土、顏料、畫筆塗鴉;因為怕危險而禁止使用剪刀;進食都是大人餵他吃飯,直到幼兒園才開始學習拿湯匙用餐。
因為過去的經驗不足,沒有機會發展日常自理,以及遊戲所需的動作技巧,造成手部肌肉力量不足、協調性不佳的情況。也進而出現了精細動作發展落後、影響了學習效率。
幼兒的手部功能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舉凡吃飯、刷牙、洗臉、穿脫衣服、解/扣鈕扣、穿脫鞋子;還有畫畫、剪刀使用、遊戲等都需要使用到雙手進行。
而孩子也是透過探索、實際操作,去增進動作技巧,逐漸從簡單步驟進展到複雜執行的任務。
若一開始沒有建立基礎,就會影響日後學習,也會加深孩子的挫折感,甚至會排斥進行操作類活動。
3-6歲兒童手功能發展里程碑
精細動作 | 生活自理 | |
3-4歲 | ․仿畫“○”形與 “+”形 ․模仿用積木拚【品】 ․可穿線3孔 ․可完成菱形的連連看 | ․嘗試自己洗臉、刷牙 ․自己脫衣服、脫襪子 ․解開鈕扣 ․會拉拉鍊、解開拉鍊頭 |
4-5歲 | ․會剪直線、曲線 ․仿畫“□” ․可將紙對摺一半 ․會畫出身體3部分 ․可在線內塗色 ․仿拚積木(複雜圖形) | ․用筷子吃飯 ․會穿襪子 ․會扣釦子 ․會自己上廁所 |
5-6歲 | ․會畫“△” ․會寫簡單的字 ․可將紙摺成1/4大小 ․著色不超出範圍 | ․自己梳頭髮、綁鞋帶 ․會用刀子切東西 |
若你發現孩子沒有符合上述發展,其實不一定代表發展就有落後,可能是經驗不足、缺乏練習。
除了陪伴孩子練習促進手功能發展外,也能尋求職能治療師協助,做更詳細的評估,來確認孩子目前的發展程度。
適合3-6歲的操作活動-手能生巧
1. 黏土活動
請孩子將黏土搓長、搓圓、將黏土壓扁、用黏土做成各式各樣的造型,例如:水餃、雪人、人臉等,也可使用空養樂多瓶作為底座,捏出人形、樹等造型。
此外,將彈珠藏在黏土裡,再請孩子用手指撥開黏土、挖出彈珠,可以訓練到小肌肉力量、雙手協調。
2. 夾夾樂
常見玩法為衣夾夾在衣服上,請孩子用前兩指將曬衣夾打開取下,也可鼓勵嘗試夾在不同物品上,如:紙張、厚紙板。
6歲的孩子可以使用更難出力的夾子,例如:長尾夾。此外,可以使用鑷子、學習筷讓孩子練習夾積木或豆子,為增加遊戲變化與趣味可以融入家家酒元素;訓練前三指操作、虎口穩定度與小肌肉力量,都會與之後寫字表現有關。
3. 串珠、穿洞板
可以拿鞋帶讓孩子穿積木或者珠子,大珠子會比較好抓握及瞄準,但繩子穿過的推進則會比較困難,建議可讓孩子多方嘗試不同操作技巧;也可以將吸管剪成一段一段,再用繩子串成項鍊或手鍊。
另外也可用穿線板,簡單一點就是有洞就穿,複雜玩法則可請孩子依照順序與上下依序穿線。以上都可以訓練手眼協調、雙側協調、順序空間概念。
4. 注射針筒、滴管遊戲
可使用無針注射針筒或滴管,引導孩子吸起杯內的水。簡單玩法為將水柱噴在圖形內即可,較難玩法為請孩子沿線噴在畫好的線上。可以訓練拇指與食指對掌、虎口穩定度。
5. 打洞器遊戲
使用不同造型圖案的打洞器,讓孩子使用前二指操作,將圖案壓出來,再用膠水黏貼在紙上。可訓練手弓與虎口穩定度、小肌肉力量。
6. 塗鴉遊戲
提供孩子多種塗鴉工具,如:蠟筆、彩色筆、酷蠟石、水彩筆、手指作畫等進行塗鴉、著色、畫畫。讓孩子有機會操作不同的工具,可以訓練手眼協調、手部靈活度。
7. 使用剪刀
剛開始拿剪刀的孩子,可以先以一刀即斷的紙條嘗試剪成小段,待熟練後,可練習剪直線,之後才增加難度到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案。
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孩子平時在生活自理上就能練習自己執行或當小幫手幫忙做家事,例如:剝水果(香蕉、橘子)、洗完臉自己擰乾毛巾、擦桌子、自己解/扣鈕扣、自己穿脫衣褲或襪子、使用湯匙或筷子吃飯、幫忙摺衣服等。
平常有機會自己動手的孩子,更能培養出獨立自主能力,是非常好的練習機會哦!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