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蔚 MIDWAY | .
健康影音文章
VIDEOS & ARTICLES

爸媽注意!孩子學習文字有困難?三方法幫助輕鬆認字、寫字

教小朋友學寫字

書寫符號最早大約從五歲開始,這時孩子可以畫出三角形,具備基礎圖像認知與手眼協調能力,孩子可以練習書寫數字,學習畫出各種線條組合,並著手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你每天會閱讀或寫下多少文字呢?剛進入小學的孩子,「文字」是一門新學問,認識這些陌生的符號,就如同開啟學習這扇大門的一把鑰匙,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更容易學會文字?職能治療師帶你一起解密符號學習。

其實在學習注音前,我們的孩子就先學習過一種符號-數字。無論是數字、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還有文字,他們都是符號。要學會符號,得先理解符號代表著人事物,也就是「象徵」的概念。

最早會出現在假裝遊戲中,孩子的抽象思考開始萌芽,像是:家家酒-不能吃得假裝可以吃、拿香蕉假裝打電話-香蕉作為電話;玩具車開在軌道-玩具車是真車、塗鴉正方形是房子圖像概念等,都代表著孩子開始具備象徵概念,如此,才能學會「↑」是向上的意思,理解瓶子寫「牛奶」就是一瓶牛奶。

書寫符號最早大約從五歲開始,這時孩子可以畫出三角形,具備基礎圖像認知與手眼協調能力,孩子可以練習書寫數字,學習畫出各種線條組合,並著手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如何幫助孩子更容易學會注音符號、學會寫字呢?治療師提供三個能力指標,讓家長搭配建議的活動陪伴孩子學習。

一、視知覺-看懂文字長相

能辨識文字的區塊,以及符號在空間中的位置,例如:「好」是女在左+子在右的組合。文字的大小與間距,有的孩子在抄寫聯絡簿時,一行字中有大有小竟然還有空格,讓人看不懂。

➊ 練習活動-報紙文章小偵探:

找出一篇文章中兩個相同的字圈畫起來,可以是不同字體或大小,但能辨讀是同一個文字。

➋ 搭配「比手劃腳磁力拼拼樂」-寶石住哪裡/超級影印機:

四格空間的位置安排,強化看四格圖的掃描能力,銜接部件確認。

教小朋友學寫字

二、記憶力:記下文字的樣子

看完文字後能記得輪廓。看文字時,透過規律順序地看文字,像是由上往下由左而右可以幫助記憶。文字故事例如「碧」是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頭上,也是幫助記憶的策略。

➊ 練習活動-照相機:

在孩子面前隨機畫出幾何圖形,再遮蓋住圖像,由孩子練習回想圖像畫出。例如一個三角形在上方,一個正方形在下方,一個小圓形在正方形裡面,就像一棟房子,可在畫出的時候按照上下順序畫出或是搭配口語講出,都能強化孩子的圖像記憶。

➋ 搭配「比手劃腳磁力拼拼樂」-灌漿水泥車:

塑型黏土的過程,強化預先安排分量比例的能力,銜接下筆位置規劃。

教小朋友學寫字

三、注意力-對照能力

抄寫時需要看樣本,並注意自己寫到哪個字,再抬頭找到下一個字。聽寫時也需要一心二用,同時耳朵注意聽及雙手寫出。

➊ 練習活動-打電話:

寫數個數字做為電話號碼,讓孩子看著號碼練習按計算機,或是抄寫寫出。數字的數量可以隨孩子表現調整增多或減少。

聽寫部分可將電話號碼改為念出,讓孩子邊聽邊寫,或是使用數字牌卡,讓孩子在聽到數字後,照順序排列牌卡。

➋ 搭配「比手劃腳磁力拼拼樂」-繽紛調色盤/偵探找密碼:

文字編碼與任務的檢核能力,思考完成哪個部分,還有哪部分未做,強化象徵概念與對照的注意力,銜接抄寫技能。

透過上述活動強化學習文字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視知覺、記憶力、注意力,各位家長快點著手試試看,也可以藉由這些能力指標來尋找適合的教具桌遊,一起與孩子快樂玩中學吧!

圖片來源

unsplash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我們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還在持續發展,在六個月前甚至還有許多反射未整合,驚嚇反射便是其中一種。外界的刺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需要時間去適應跟整合。當刺激來得太快或太強,孩子來不及整合調適時,就會出現不良反應。
「恍神恍神的,是不是嚇到要收驚?」—精神恍惚。 「半夜睡覺會ㄏㄧㄥ阿,好像是人家說的夜驚……」—睡眠不安。 「一點事情就哭哭啼啼在鬧脾氣,好難搞啊!」—情緒哭鬧。 孩子「嚇到」的反應除了以上的陳述,還可能會影響胃口,甚至是引起發燒等等狀態,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會被嚇到? 為什麼孩子會被嚇到?刺激來得太快太強 我們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還在持續發展,在六個月前甚至還有許多反射未整合,驚嚇反射便是其中一種。外界的刺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需要時間去適應跟整合。當刺激來得太快或太強,孩子來不及整合調適時,就會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還可以關注到寶寶的先天氣質,是否天生敏感對環境變化具有高覺察,是否反應強度很大,一點點刺激就強烈反應?然而有些孩子反應強度很低,當下雖然沒有表現出被嚇到的樣子,不代表沒被嚇到;家長很難覺察他被什麼嚇到,但寶寶晚上總睡不好。 隨著孩子的認知發展與成長經驗,害怕的種類與原因越來越多樣,像是以前沒注意過天黑,開始會怕陰暗處;或是感受到大人怕蟑螂會習得模式,也開始怕蟑螂,或是慢慢看得懂影片中恐怖情節了。 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處理孩子被驚嚇的情況呢?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孩子受驚嚇」當下處理的3個步驟 1.用肢體與語言安撫情緒 在發生驚嚇事件的當下,我們藉由肢體輕撫與溫暖擁抱,直接給孩子安全感,同時將情況解釋出,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因果,也講出孩子對應事件的害怕情緒,建立孩子情緒定位,也能同理孩子。 例:房門外施工的聲響嚇哭孩子。 孩子哭泣的當下,抱起孩子輕柔搖晃並輕拍孩子,輕柔的口氣告訴他,「別怕怕,外面在蓋房子喔!是蓋房子的聲音,乖乖乖,媽媽在」。 肢體是有力量的,藉由擁抱與輕撫輕拍來提供溫度、觸覺、本體感。搭配語言的力量,得注意大人自身的口氣,堅定不責備也不取笑,因為對於小小孩來說,你說了什麼他也許聽不懂,但他可以藉由語氣感受到你的情緒。
  1. 調整環境解除緊繃
驚嚇發生時,若直接帶離情境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那個情境可能會持續帶給孩子驚嚇的感受。若無法帶離當下,那麼可以藉由音樂、光線、或調整任務等,去解除孩子緊繃的情緒。 例:出門推推車帶孩子一起逛街,人來人往的,孩子卻逐漸開始哭鬧。 雖然坐在推車上,但孩子所待的環境是不安穩的;陌生人來回經過孩子左右,言談的聲音或店家撥放音樂的聲音,還有進出變化的光線,搖搖晃晃的不平路面等,都需要孩子去調節刺激與預期心理。 那怎麼辦?並不是叫我們爸媽跟孩子都不要逛街了?其實只要做好調整與準備,帶出門對孩子是很棒的經驗與刺激。 我們可以先預告孩子等等可能會有的情況,外出時間的長短與作息的安排也需要注意。告訴孩子,「等等要出門喔,午餐會在外面吃,路上會有很多人還有很多聲音,但爸爸媽媽會一直在旁邊。」雙向推車讓孩子可以看到推車的人的臉,避免看外界太多刺激。推車蓋上包巾或棉布,能阻擋光線變化也建立安全感,讓孩子睏了可以入睡。
  1. 轉移注意力
在第一步驟處理完情緒後,給予任務是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讓孩子有事情做,避免持續陷入情緒,並藉由從事新任務的新情緒,去帶走原先恐懼的情緒。 例:拜訪親友時,孩子面對的新環境與陌生人的互動,嚇哭得好尷尬。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是需要調節情緒的,處於新環境下先讓孩子遊戲,像是畫畫、玩玩具、或動態遊戲等,作為互動的橋樑與情緒調節的魔法。 並且要注意不熟悉對象的擁抱,請親友擁抱孩子前,可以先等待孩子熟悉環境與對象,若要擁抱,可以由爸媽抱著孩子詢問孩子意願,或是提前預告;過程中也注意孩子的狀態,表情是否皺眉困惑?或是會掙扎推開?我們要避免強迫孩子。 小孩受到驚嚇怎麼辦 3方法,培養孩子調節環境的能力 除了上述當下處理的3個步驟外,家長平常也可以注意孩子可能害怕的原因,慢慢地建立孩子勇敢探索的個性與調節環境的能力,治療師建議以下3個教養策略:
  1. 足夠的環境刺激與減敏感
孩子平常是否有足夠的探索機會?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事各種生活任務,去感受環境各式的刺激,避免過度保護孩子,因為跌倒的經驗與修正錯誤的歷程,對孩子都很重要。 對於孩子害怕的刺激,是否能漸進式地提供,或是少量多次地給。像是孩子討厭入浴洗澡,我們可以先包著浴巾再泡入水試試看,沖頭可以從毛巾沾水擦洗,再進階到孩子自己用水瓢倒水到自己頭上。 雖然不強迫孩子是很重要的,但飲食這件事攸關孩子的營養與發展,醫學相關研究也指出孩子的夜驚與微量元素可能有關,對於孩子討厭的食物,可以藉由烹調方式或一次進食的份量去著手。
  1. 預告事件並鼓勵嘗試
孩子的陌生體驗可以藉由預告建立想像,像是告訴他這是什麼樣的刺激,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可以怎麼因應等,藉由增加預期可鼓勵孩子對新事物的嘗試。 例如廟會遶境放鞭炮時,跟孩子說:「這是廟會鞭炮,會有蹦蹦蹦的聲音喔!一起遮住耳朵!」透過這樣的親子互動,建立對新事物的了解與樂趣。 隨著孩子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便能建立自身的預期能力,發展出自己的調整方式,所以下一次孩子遇到鞭炮聲,可能就會自己說:「媽媽,是鞭炮的聲音啊!」還自己遮住耳朵了。
  1. 給予肯定打造自信心
除了事前的鼓勵外,在孩子體驗任務後,給予正面的回饋與肯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從事任務,建立自信有助下一次新事物的嘗試,以加速調節刺激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不小心講出這類的言談:「你再這樣!要處罰你喔!」、「你不乖虎姑婆要吃人了!」、「怎麼這個也怕,太膽小了吧!」、「早就跟你說過你不會啊!現在弄成這樣」 常常對孩子恐嚇與落井下石是不利於勇敢性格的建立,容易讓孩子對新事物抱持恐懼,害怕後果不敢去做做看,進而逃避負責任不處理後果。 最後,來談談我們的傳統信仰,「小孩被嚇到?收驚啊!」還有長輩說的淨符跟洗艾草,這些有用嗎?站在醫學的角度去看,我認為我們不迷信,這是信仰也是信念。信念能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自信與賦能,而透過儀式的過程,作為切割環境與自我暗示的效果。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孩子會感受大人的情緒,當大人穩了,孩子才有機會穩定!希望今天分享的3個處理步驟與教養策略對大家帶來幫助,一起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勇敢長大。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了解作者

職能治療治療師:蕭雅綸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臉書:
加入社群,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覺得內容很棒,可以分享給好友:
蕭雅綸

蕭雅綸

兒童發展|親職技巧 正向教養|兒童情緒

有健康問題要找米蔚協助嗎 ?

Scroll to Top

參與遠傳電信母親節活動
限量贈送健康諮詢!

多元整合式的健康促進資源

模組化課程與各式動機促進素材

• 跨專業主題並結合整合式健康合作資源

企業規劃健康促進常有勞工四大計畫或各類主題需求,各主題與講師的溝通常花費較多時間,米蔚累積各式模組化課程資料庫,能有效率提供整合式規劃服務;除了課程外,米蔚提供各主題健康促進素材,在有需求時可建置專屬頁面讓企業陪伴員工培養健康意識,進而引起促進健康的有效行為!

服務人員熱忱且品質穩定

從遴選、培訓、管理維持優質服務

• 服務人員遴選與學習歷程系統

健促課程與活動中可能有講師、助教、駐場服務人員、文案撰寫、各活動關卡引導等性質不同的任務,每種任務所需具備的特質與能力都有所不同,招募特質、興趣、實務經驗背景相符的夥伴,並提供持續成長、精進的學習歷程系統,是米蔚在健促課程與活動服務品質穩定的關鍵。

策略性改善員工健康問題

目標導向的健促製課流程與創新企劃

員工健康問題改善需要從目標來訂定策略,在需求訪談或實際探訪後透過以下方式來協助企業改善同仁健康問題:

• 職場健康促進互動課程

設計互動、貼近的故事引起同仁對於健康的意識,並精準透過實作學習能實際在生活中能應用的技巧與步驟!

• 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方案

策略性規劃各種服務組合,可能會有但不限於講座、工作坊、闖關活動、駐場服務、健康影音文章、遠距諮詢、沈浸式互動、各式軟體等,各種目標需求也持續規格化累積,讓企業討論時能有框架來降低溝通成本,也能彈性調整內容,符合企業運作導入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