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會痛

上班族久坐也會得「關節炎」?關鍵不是年齡,而是「體重」

物理治療師

關節炎

兩大重點揮別關節炎的困擾,分別是「減重」、「運動」,恰好兩者無法分家,因為健康的減重就是需要運動搭配飲食的調整。

假日與三五好友、家人到處走走,是日常最棒的享受,不過對正值壯年的黃先生來 說,待在家休息反而比較舒服。不是因為黃先生天生就較沈穩內向,而是出門在外, 自己永遠跟不上大夥的挫敗感,還有身體的不適感。

 

每每走一小段路就膝蓋痠疼到需要休息,甚至有時走完回家,膝蓋還會腫熱個一兩天;尤其遇上「變天」,膝蓋的狀況就更糟糕,儼然就是人體氣象偵測器。

 

黃先生為此困擾求診,經過x光及綜合評估檢查後, 醫生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普通上班族,膝蓋竟然退化快?

看到這邊,你會不會有個疑問,明明黃先生還這麼年輕才四十多歲,為什麼會膝蓋退化?還是說是因為工作太操勞?需要搬重或是反覆上下樓梯?

不過黃先生也只是標準的普通上班族,平常習慣以車代步,過去沒有受傷的經驗,照理說沒有任何會讓膝蓋退化的理由。

同時,相信應該也有蠻多人面臨跟黃先生同樣的狀況,看診時除了醫生會開立止痛藥以外, 還會建議你「減重」以減輕膝蓋關節的負擔。

而這就是這次想跟大家強調的概念,體重相對年齡是更重要的關節炎風險指標,所以雖然黃先生看似膝蓋發炎的莫名其妙, 但循跡可發現,其實來自於「吃多動少」的肥胖身材所導致。

關節炎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不過好發於手及負責承重的關節,像是髖、膝蓋 。當關節發炎,可見軟骨退化、骨刺生成、滑液囊發炎,導致患者會有疼痛、僵硬、 腫脹的症狀產生,影響日常功能及活動。

什麼人比較容易關節發炎呢?大致上為:
1. 長者 
2. 女性
3. 肥胖
4. 過去曾經有受傷經驗

關節炎

兩大重點揮別關節炎

針對關節發炎,除了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控制體重。

根據實證,減重與關節炎症狀改善有正相關,光是減少體重5%以上,症狀即開始緩和,隨著體重下降的比例增加,像是減少體重的5-10% 10-20%及20%以上,症狀及功能的改善也會越來越有感。

另外運動也是實證有力的建議介入方式,分別有有氧運動、肌力訓練 、水中訓練可以選擇。

有氧運動對一般大是是眾最容易入門的就是走路運動,可以選擇在跑步機上或是戶外執行,不過如果行走會讓腳或腰感到不適,也可以考慮轉換為腳踏車的形式進行,或是水中訓練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水中因為水的浮力,可以幫助減少關節的負擔及活動中的衝擊,藉此讓訓練過程減少不適感,又可以慢慢增加關節活動角度 。

水除了浮力同時還會提供我們阻力,大家可以想像之前在泳池內划手或踢腿時不像在陸地上可以動得這麼快,這就是因為水的阻力導致。

這種阻力可以讓我們在水中訓練時,同步增加我們肌肉的力量及協調,所以若是你正受關節炎所困,又是步想嘗試運動者,很建議大家可以從水中走路或水中太極開始,再漸進的轉移回陸地上的訓練。

除了心肺、肌肉協調上的提升,也建議大家可加入肌力訓練,讓肌肉幫忙分擔關節的負荷,初學者最好在治療師的帶領下,利用不同的姿勢、動作、彈力帶或機器訓練。 

 

最後為大家總結兩大重點,來揮別關節炎的困擾,分別是「減重」、「運動」,恰好兩者無法分家,因為健康的減重就是需要運動搭配飲食的調整。在這過程重新建立身體的力量、協調、正確、適當的動作模式,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關節炎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了解作者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

這篇很棒的話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