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他人視為異物而從認知與心理上產生的抗拒反應,並藉由心理、行動上企圖排除的狀態,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稱為「人際過敏症」。
原本很喜歡的朋友,突然變得無法原諒;比起跟一群人在一起,寧可一個人還比較輕鬆;原本覺得表現不錯的同事,突然覺得他做什麼都不對……
所謂過敏,一般定義為免疫反應過度,也就是把不需要排除的東西認知為異物,進而排除或攻擊。引起過敏的物質我們稱為過敏原,一旦產生過敏不消除,不舒服的症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過敏不是忍耐就會比較好,一直忍耐下去的結果,不但不會比較好,還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沒辦法正常過。
將他人視為異物而從認知與心理上產生的抗拒反應,並藉由心理、行動上企圖排除的狀態,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稱為「人際過敏症」。
許多痛苦、孤獨、負面情感皆是來自於人際過敏症。因此,與人接觸就感覺不舒服或痛苦、對生存感到辛苦的人,若想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不妨來了解一下人際過敏症。
你也有這種狀況嗎?
在沒有辦法確定會去到更理想的工作,又或是得花時間去重新尋找可以做得工作時,就會不由自主的覺得—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這隱含著的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雖然可能不太滿意現在的工作,但在這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心態下,我們仍然可以每天認分的上下班,只是在不知不覺中,心裡的負能量卻也累積得越來越多。
如果你身邊有這類的同時,或者這也是你的心聲,那麼你可以試著停下腳步,挪出一點時間給自己,試著思考以下兩點:
很親近的朋友或相處不錯的同事,因為一點小事、摩擦,轉而變成無法繼續相處,甚至出現厭惡或憎恨的感覺。
漸漸地彷彿進入冰河時期,開始不喜歡社交,覺得比起跟人在一起,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比較輕鬆愉快。擁有人際過敏症的人,在心裡的某處存在著對人格格不入的感覺,就連對平常身旁接觸的人,都不能打從心底的信賴或親近。即使是一點點言詞或舉止,都會解讀成否定的反應,自己感到受傷。
八個症狀,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人際過敏」
- 症狀1:看到某人或所有人,會有討厭感。
- 症狀2:身處人群之中,會感覺挫折、焦慮。
- 症狀3:產生負面情緒後,很難恢復。
- 症狀4:難以處理憤怒、具有攻擊性。
- 症狀5:憤怒之後帶來一連串的低落、不安跟疲倦。
- 症狀6:在意很多小細節。
- 症狀7:連親密的人都討厭。
- 症狀8:連自己都無法確實感受自己。
要預防人際過敏,並克服它,掌握人際關係過敏解套三步驟
步驟❶ 重新檢視自己的人際體質
看見自己在關係中不舒服或焦慮或厭惡的是什麼?你可以透過書寫生命經驗與當時的情緒來自我對話,或者透過找心理師來聽你說話,一面對話一面整理自己。
步驟❷ 給自己新的人際過敏處方籤
試著在人際互動一步一步克服,並讓新的人際互動方式成為習慣。例如:焦慮與人建立關係,可以先跟覺得安全、原來就認識、或有共同愛好的人互動,等經驗到安心,再逐漸經營人際關係的廣度與深度。
步驟❸ 學習信任關係中的自己
信任自己不管對方產生什麼樣真實的感覺,都能夠坦然接受,並且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
給自己一個社交修復期
你不必要求自己要立刻改變,或者轉換自己的社交方式,你需要給自己一個「社交的休息時間」,讓自己先休息一下,有機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再回到關係中,練習跟造成你人際過敏的來源接觸。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