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肆虐,大家是不是都很久沒出門到醫院或診所復健呢?家中有家人是中風的病人嗎?疫情在家家人最常擔心的可能會是「太久沒去復健,肌肉萎縮怎麼辦?」、「在家大眼瞪小眼衝突一大堆」、「作息亂掉好難照顧」,以下來跟大家談談疫情在家,有哪些方法與觀念可以讓我們好好的照顧、陪伴中風的家人吧!
了解家人中風狀態,在家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復健
其實在治療室裡,治療師都是以能讓中風的家人與照顧者能好好回歸生活來設定目標與策略,但是因為每個中風患者處在不同的病程,所以會給予不同的活動訓練能力。
中風急性期會是需要將失去的動作、認知功能喚起,所以會有許多單一方向、單一肌肉動作的練習;過了急性期,會將活動設計貼近生活,讓中風的家人多模擬在家生活的功能性活動,像是穿衣服、吃飯、在床上翻身、起身等等。
中風急性期、初期(0~6個月)
因為仍在中風急性期,患側的動作誘發仍是目標之一,所以在家可以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治療師在治療室安排的訓練活動,這個時間可以跟著之前復健的時間,在這個階段將治療師的復健動作直接用家中的一些用具代替是可以的喔!以下對照可以提供參考:
滑車活動
若家人的手臂近端有一定的穩定度,可以在餐桌上壓著衛生紙、不鏽鋼碗甚至直接請家人壓著抹布擦桌子都可以;若家人手臂近端仍呈現癱軟,記得要使用肩帶避免半脫臼,然後握著家人的手引導動作。
(動作的方向與引導力道可以與治療師討論)
患側有動作可以單手進行
患側手較少動作可以雙手進行
推拉箱活動
推拉箱活動本身可能會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誘發上肢動作,一個是誘發站姿平衡能力,在家裡因為硬體限制,可以將兩個目的分開來練習。
如果是要練習上肢動作,可以將雙手用彈性繃帶綁在家裡就有的桿子上,在桌子或椅子上,兩側一起同時往前推、往後拉(如圖),當然我們也可以抓著桿子跟中風家人一起做拔河的動作(如圖),力道跟給予的引導一樣都可以跟治療師討論。
練習站姿平衡,可以利用有L型轉角的牆面來做依靠,讓我們比較容易且安全的引導家人維持靜態的站姿平衡。
將患手以彈繃綁在桿子上,在平滑的椅面或桌面
來回推拉練習軀幹穩定與上肢動作
家人一起進行練習,增加動機與樂趣
家人引導時,可適當在推拉間給予阻力
爬梯桿活動
一樣可以用上述的將手綁在桿子上練習,不過這裡有另一個可以建議能練習近端上肢動作的方式,就是將患側手綁在桿子上,桿子的一端著地,讓中風家人練習穩定住桿子,這個活動練習5~10分鐘就很累了,記得不要太過負荷囉!
維持桿子直立穩定
左右微幅移動,增加難度
也可繞小圈,維持動態穩定
中風急性期、初期(0~6個月)
超過6個月能恢復的患側動作已漸趨成熟(神經可塑性研究仍持續進行),上述的治療室練習的活動,可以將比率降低到25%以下,一天大約練習一個時段即可。
我們要將注意力專注在日常生活的回歸,開始在安全的情形下降低穿衣服、翻身、起身的協助,但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智慧的減少協助,避免讓中風的家人有突然無助的感覺,許多的因素都會影響中風家人的表現,很重要的就是「自我效能」,覺得自己做得到的感覺,這個減少的協助要搭配適當且真誠的鼓勵,才會有加成的效果哦!
這個階段的中風家人,面對疫情在家我們可以將起床翻身、起身、站起、移位、盥洗、穿衣、吃飯、如廁等等的日常生活活動,都當成是復健,這樣的觀念轉換其實從我們照顧者會感染我們的中風家人,復健是為了讓家人重拾生活,而非復健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這裡說的復健是醫院學的復健動作,如果我們都能理解在生活中的的好好生活就是復健的手段與目標,這樣就是達到我們長照所提倡的「復能」!
以上建議的動作與活動,都需要經過評估動作的狀態與能力,進一步擬定目標與策略,才能安全且有效的執行,記得跟自己的治療師有充分的討論,才能有最好的復能計畫哦!
圖片來源
PHOTO FROM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