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然的療癒力量帶入城市的臨床心理師,教大家用正念練習,學會自己調適在職場上的壓力。
當我們在職場的位子越高,下面要管理的人越多,也代表和自己在相同位子上能互相討論抱怨的人比較少了。工作量大又要撐著自己,好照顧底下的員工,工作、家庭兩頭燒,在這種時候,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耗竭了。
作為專長是把自然的療癒力量帶入城市的臨床心理師,這裡將介紹如何用「正念」的方式,來發展自己和自己的親密關係,透過對自己的照顧,讓我們在職場的馬拉松上跑得更長久有力。
正念 / 覺照
正念的念拆開來看是「今心」,另一種翻譯叫做「覺照」,也就是不論我們身在什麼地方,只要今天此刻,正念在心、透過不斷感「覺」當下來「照」顧自己,就能擁有一片花園,讓我們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透口氣、減少不必要花費的能量,而能精神百倍,效率也在專注當下中有所提升。
在生活中該怎麼練習正念/覺照呢?上網Google「正念」,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教學影片,像是很慢很慢的吃葡萄乾、走路、喝水、瑜珈冥想等等,但並不是看教學影片或聽錄音檔照著做,就一定能達到正念/覺照的狀態。
這是因為正念/覺照的重點,不在於做什麼事情、透過什麼東西就能達到,而在於要有一個能讓我們的感覺不斷延續的「踏腳石」(余德慧,2009)。
踏腳石是什麼?
踏腳石的作用是「穿越」,也就是讓我們在特定提示下,從忙碌而不斷朝向某個目的前進的生活,暫時穿越到各種感覺被放大、緩慢、沒有任何目的的悠閒狀態。
就像是我們在野外要過溪,或是玩跑酷型的電玩遊戲,當我們要從這一端跳到另一端,直接穿越可能很困難,不是要弄濕雙腳就是要經過一段助跑,但如果兩岸的中間有幾顆穩穩的石頭,我們就能比較輕鬆的踏過去。
換言之,踏腳石是一個需要練習的暗示,能練習在目前的事情中找到這樣的暗示,即使只有十分鐘,我們也可以穿越到正念的狀態,透過這樣的修行帶來接下來生活的飽滿能量。
以下用每天早上幾乎所有人都會進行的「洗臉」舉例:
每天早上我們都會洗臉,一般的洗臉可能數十秒到一分鐘結束,正念的洗臉則是十分鐘,這不是要我們耗時間來回洗,那樣會磨破臉皮,而是把洗臉的每個步驟細緻拆解。
從拿毛巾手帕、捧水的動作開始,去感覺毛巾的重量、捧水的力道、水的溫度,讓水一點一點浸濕臉的每個角落,再感覺毛巾是怎麼磨擦臉上每一點汗垢、油脂,感覺毛巾接觸臉的觸感,以及要用雙手擰乾毛巾時,手是如何施力、旋轉、水是如何從毛巾一滴滴擠出來……
在步驟拆解開後,要用上十分鐘洗臉一點都不難,而且是相當充實不空耗的時光。
為什麼要十分鐘?余德慧在《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一書提到,十分鐘是進入正念/覺照階段的最短所需時間,或許我們會疑惑:趕上班、吃早餐都來不及了,誰有閒工夫去花十分鐘洗臉?
但換個角度想,當有辦法每個步驟都很細緻地用十分鐘洗臉,洗臉就成了一種包含在生活、很順便的修行,我們不用花錢去閉關修行十天,也不用花時間每天打坐,就只是透過十分鐘洗臉作為踏腳石,讓每天忙碌生活的一開始多了十分鐘的放鬆開機時間,整天的呼吸會逐漸順暢,人也比較不急躁。
踏腳石該怎麼選?
緩慢洗臉、喝水,或使用各類網路上的正念引導都好,只要是在情緒比較平靜的狀態下開始練起,久了,即使面對大一點的情緒,我們也有辦法通達正念狀態,就連生活中我們的肩膀、頭、辦公桌上放的小盆栽,也都可以變成讓感覺不斷延續的踏腳石,隨時隨地、正念在心,透過不斷感覺當下來照顧自己。
如此一來,平時工作上我們將更容易幫助大腦投入當下、暫時冷靜下來,有空間去觀察呼吸,以及當下的各種感覺。在這樣的冷靜與休息之後,重新回到工作上,就有多出來的精力,去應對職場上的各種業務或人事溝通問題。
如果有興趣了解進一步的正念練習,以下推薦幾個練習連結給大家,在WFH期間,透過正念,能讓我們在整天相同生活空間中,還是能喘口氣、來到另一岸,發現屬於自己的花園。
資料來源
- 余德慧(2014)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 喬.卡巴金(2008) 當下,繁花盛開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