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它篇文章中,我們談到工作上的部屬或是同仁,如果疑似有失智傾向時,你可以嘗試、了解與協助的步驟。接下來,我們要來談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家人,你可以怎麼做。
如果他是我另一半/我爸媽,我該怎麼辦?
如果當事人是我們的家屬,我們可能會發覺他好像越來越常加班,詢問他加班原因時也說不出所以然;接著,我們可能會接到公司的電話,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可能得知工作表現下降的問題。
在家裡,我們可能會觀察到他容易忘記剛才做過的事情,或是跟家人說過的話,做家事的表現不如從前;也容易忘記自己的錢包、證件在何處;更甚者,容易對一些小事不耐煩,或是發脾氣。
當我們內心的警鈴──「咦?不對勁!」響起來時,早點進行了解與處理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蒐集資料:
記錄他在某些你覺得奇怪的事件上有哪些情緒與行為表現。
2.尋求專業意見:
將你得到的資料先自行與家醫科或神經內科醫師討論,如果住家附近沒有醫院,也可以尋求衛生所人員協助;或撥打台灣失智症協會專線進行洽詢,電話:0800-474-580。
3.就醫評估與診斷:
帶當事人就醫尋求協助,但當事人時常會抗拒就醫,並有很多憤怒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在此,提供一同就醫的可行方式:
(1)與公司端協調好,向當事人告知此為年度健檢所需要的項目。
(2)以自身名義掛號,向當事人告知是陪同自己一起就醫,在就醫前準備好當事人資料小紙條,遞交給醫師,並由醫師進行問診與介入,重點在於讓當事人覺得不是他有問題,他只是「順便」被問診,藉此減少戒心。
4.與其他家人一同規劃:
失智症是長期議題,並非特定少數家屬能扛下來的責任;建議招開家庭會議,討論居住、照顧分配、金錢支出等議題。
(如果當事人能接受自己狀態時,可一同參加會議,如果還無法接受或憤怒,建議不要一同討論。)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與失智症者互動的原則」,不論你是他的主管、同事、家人,都能作為參考。
與失智症者互動的8原則
1.友善的態度:
保持微笑與眼神接觸,讓他知道你是在跟她說話。
2.適度的同理:
當事人的表達能力可能退化,我們可以試著從表情、語氣、事件猜測他的意思,詢問他是否這麼想,避免從字面意思進行了解。
3.明確的指示:
簡短、具體的請他幫忙單一事件,避免交付許多指令。
4.具體的選擇:
當請當事人做決定時,給予他選項,而非開放性的請他自己訴說;這會讓他比較容易理解你的問題,也更容易做出決定。
5.給予協助:
給他多些提示、多些步驟指令,但並非完全讓他不做事。當他完成時,請給予肯定與鼓勵。
6.避免爭論:
我們可以傾聽當事人的想法與心情,但不要跟他辯駁、爭論,這樣不會讓他的工作表現更好,也不會記得你們爭論後的結果。
7.保持你的耐心:
當事人工作速度會比過去來的慢,品質也不如過去來的好,但並不是他故意不做,所以給予他多些時間是很重要的。
8.維護尊嚴:
當事人雖然在失智症病程中,但他仍然可以感受情緒的好壞,也還能有一定能力理解你的話語、態度。
因此,除了記憶力、方向感的下降外,他的感受還是和我們一樣,所以對待一般人該有的態度與尊嚴,是和失智症者互動時相當重要的一環。
最後,罹患失智症的當事人終究會因為跟不上工作需求,而漸漸離開職場。回到家後,當事人可能會經歷哪些變化?而家屬又能怎麼辦呢?之後,我們會再進行一系列的探討。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