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可以說是幾乎每個人都很容易不足,一方面是同時維生素D也不足,無法幫助鈣質順利吸收,另一方面是飲食中缺乏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且吃了許多會導致鈣質流失的食物,如碳酸飲料、過量咖啡因、攝取過多鹽分;而身體本身則是會受到年紀、代謝需求增加、荷爾蒙改變而影響到鈣質的需要量。
我媽的骨頭不太好,斷骨頭、斷牙齒
記得幾年前的夏天,大家才決定好要去日本玩一趟,怎麼知道我媽竟然因為玩園遊會的兩人三腳遊戲絆了一跤,玩到小腿骨折,整整休養了一年才恢復。恢復後沒多久,竟然在家裡踢到櫃子,腳大拇指骨裂!還有前幾天在飯桌上邊吃飯邊聊天,聽到「答答答」硬物落地的聲音,我媽一舔牙齒,發現小臼齒缺了一角?
其實動不動就斷骨頭、斷牙齒,這樣的事蹟近幾年已經數不清發生過多少次了,也開始讓我警覺到,媽媽真的年紀大了,骨骼的強健程度也大大不如從前,是時候該注意、補充骨頭所需要的養分了。
想到補骨,你會想到什麼?沒錯,就是「鈣」!
為什麼充足的鈣這麼重要?
鈣,是我們的身體中存在感最高、需求量最多的礦物質,最主要是沉積在骨骼、牙齒中,維持它們的結構強韌度,但鈣能發揮的功能絕不是只有維持骨骼健康,它還能:
❶ 作為神經傳導物質,幫助我們的神經訊息傳遞
❷ 作為肌肉活動時的中間物質,幫助我們正常的跑跳
❸ 作為心臟電位傳導的介質之一,維持正常的心跳
❹ 作為體液的電解質,維持電解質濃度的平衡
不過,隨著年紀愈來愈長,不僅是消化道的分解吸收功能愈來愈差,身體的建構功能也愈來愈弱,導致鈣的補充趕不及流失的速度,而當鈣在體內的濃度不足時,就很容易引發骨質流失、血壓上升、抽筋,甚至和肥胖以及大腸癌有關!
誰最容易缺乏鈣質?
其實可以說是幾乎每個人都很容易鈣質不足,一方面是同時維生素D也不足,無法幫助鈣質順利吸收,另一方面是飲食中缺乏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且吃了許多會導致鈣質流失的食物,如碳酸飲料、過量咖啡因、攝取過多鹽分;而身體本身則是會受到年紀、代謝需求增加、荷爾蒙改變而影響到鈣質的需要量。
因此這些族群的人應該要更加注意自己的鈣質攝取量:
❶ 18歲以內的發育中青少年
這時正是全身都在發育的時期,需要更充足的原料來建構骨骼。
❷ 大於50歲的中老年人
身體的機能已開始下降,不論是營養吸收的效率或者是利用營養的效率都會變差,所以只能以量制勝,更該補充足量的鈣。
❸ 懷孕期間及哺乳
孕期及哺乳期都是一人吃兩人補,尤其是懷孕後期更是需要,孕期有充足的鈣質還能避免發生孕期高血壓、抽筋。
❹ 更年期後的女性
女性荷爾蒙減少後會使得身體吸收並利用鈣質的能力大幅降低,更容易發生骨鬆、骨折、血壓、肥胖問題。
❺ 純素食者
飲食中比一般葷食或蛋奶素者少了許多豐富鈣質來源的食物選項,稍不注意就很容易缺乏。
❻ 經常流汗的運動員
如棒球、籃球、馬拉松、自行車等長時間的運動,因經常大量喝水、流汗、排尿而導致鈣質從體液中流失。
怎麼吃到充足的鈣?鈣從哪邊來?
首先,先知道我們一天需要多少鈣,根據我們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各年齡每天的鈣質需要量如下:
- 1~3歲,500毫克
- 4~6歲,600毫克
- 7~9歲,800毫克
- 10~12歲,1000毫克
- 13~18歲,1200毫克
- 19歲以上(含孕哺期),1000毫克
這樣你肯定也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吃了多少鈣。以一個雞腿便當舉例吧,如果它正好有一格配菜是豆乾,一個便當的鈣含量大概會有200多毫克,如果它連一個豆製品都沒有,那整個便當的鈣含量可能連100毫克都不到!
用餐之前的鈣質提醒
那麼鈣要從哪裡來?我們都知道乳製品是最好的鈣質來源,一杯240毫升的牛奶就有250毫克鈣,其他乳製品包含優格、優酪乳、低鹽起司。
大部分加工豆製品也是高鈣來源,如豆干、傳統豆腐、嫩豆腐(黃豆及豆漿可不是喔!),一塊豆干大約有近200毫克鈣,是純素者的主要鈣質來源。
其他食物如黑芝麻、小魚、海帶,以及顏色較深的蔬菜,紅莧菜、芥藍菜、地瓜葉、空心菜等都是鈣較多的食物。
只要你還是人類,就有可能缺鈣,懂得對自己的身體好就要知道怎麼均衡飲食,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不碰廚房、吃東西非常隨興的人,就要求助於保健食品了!這樣知道怎麼補鈣了嗎?你會怎麼做呢?
資料來源
Villa-Etchegoyen C, Lombarte M, Matamoros N, Belizán JM, Cormick 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Calcium Intake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Nutrients. 2019 May 18;11(5):1112. doi: 10.3390/nu11051112. PMID: 31109099; PMCID: PMC6566648.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