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護在進入不同的產業別時,都要注意一些各自領域的特別之處。
而常聽到的123類到底是有什麼不同?其實是職安法上已經定義好的囉!
職米週|EP11【職場健康實務分享】
俗稱的123類是什麼?不同產業的安全與健康關注面向!|加點芒果🥭
123類是什麼
第一類就是最顯著的風險,第二類是中度風險,第三類為低度風險。
風險指的是容易遇到職業安全衛生危害的風險,也就是和勞工安全跟健康相關的風險。
第一類
例如:礦石採取、製造業、化學品製造、金屬相關、營造業、能源(電力、燃料供應)、還有大家會容易漏掉的環境衛生、病媒防治這些。
除了物理上的這種安全,環境上吸入性、接觸性的,對我們員工可能有害的都是。
第二類
二類有農林漁牧業,以及製造業裡面比較相對有風險的如玻璃、成衣、藥品製造等等。
玻璃製造會想到溫度很高,所以其實二類它風險相對一類低,但還是屬於中度風險喲!
運輸裡面也有郵政、電信、餐飲、旅遊也都算是二類。
醫療保健服務這種有生物性、病毒等等的這種危害,也是中度的風險。批發零售、不動產、保全服務業、倉儲也都是。
第三類
第三類是法規直接說,除了上述指定之一、二類事業以外的事業,都是三類。但我們剛剛只有分享一些些啦!其實還有很多的,建議大家可以再去看法規的附表。
公司裡面都有不同部門,一間公司裡面可能會有一二三類嗎?
法規是要看工商登記,以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是高風險的,他們就會統一規類在高風險。整間公司是同一系統的,風險是取高者,例如你是一類裡面的行政人員,也算是一類。
是當然我們在執行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時候,自己要再去依照各部門的工作性質去區分。這是護理師要去判斷跟分類管理的,也是職安人員的工作。
過去曾接觸過123類的經驗
第一類
芒果姐姐分享: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港務、船務相關的公司。
以前不太懂船務的東西,進去以後才了解,我們的碼頭其實有很多號碼,整個碼頭可以想像成是一個港,它的港邊有1到20號這樣。就像是船的停車場。所以我們去服務的時候,你要確定今天員工是在幾號碼頭,不然你可能會等不到人,因為我們是要去船上去關懷員工,是要上船的。員工可能被分配到的工作任務,或是每家港務公司申請到的停車位不太一樣,甚至有些人會共用同一個停車位,因為你不會長期把船停在同一個地方。
常見的員工安全危害
有人會不小心在上下船的過程掉下去。
我們要上去時船會停在碼頭邊,這時有的人會有心理壓力。上船的時候,標準的流程是要架一個像平板的上船梯子或板子。那是標準流程,但大家都理解說實務上就是要跳上去。而船怕撞到港邊,所以旁邊都會貼很多輪胎,我們要從那個輪胎跳到船上去,有人會在上下船的過程掉下去,掉下去是海,但是因為他是一個縫,所以有可能會撞傷,就是還是可能會有骨折之類的。
當然如果手沒有戴手套,也會有其他的傷害,但整個船務最常見真的是墜落,無論是被風還是被浪,或是自己上下船的時候不小心,都會有墜落的風險。
123類的員工工作性質不一樣,有時候我們為了更貼近員工,會去他的工作現場關懷,如果要他們下船來到定點的護理站或是辦公室關懷,其實有一點沒有對到他們的痛點,或是會讓他們覺得這樣其實是不了解他們狀況的。
林啟平治療師分享:
去到一類的公司比較少,但之前有去過一些加工製造的產線,裡面會看到一些危害。
其實蠻新奇的,進去之後就會有很多大型機台,真的沒看過,甚至會思考這些真的都不知道要賣給誰。
這些東西其實是賣給一些大型的公司,做製造機台的,等於是製造業的製造廠商,製造他們機台的廠商。
所以他們在做的過程中,危害通常都是搬運重物,一些身體扭轉、工具使用的問題。
船務、水泥加工廠這類常見的危害還有一個是噪音
真的都很吵,講話你可能要跟他在很近很近,或是要找個樓梯間,才有辦法講話,他們等於在工作過程中,馬達的運轉或機器本身的運轉,就是會發出很大的聲音,而且這類型的企業,員工的年資都很高,常是經驗老到的師父,常常我們在安靜的地方開會,他們講話就會特別大聲,當然他不是故意的,是他本身可能因為噪音,聽力已經受到一個程度傷害,所以他在講話的時候會特別大聲,如果有些不懂的、年紀輕或經驗沒有那麼多的,就可能會覺得師傅在兇他,而多了一些誤會。
先有安全才能談論健康
噪音危害這件事情,會推論到在一類的職業安全衛生的工作
真的就是會需要多去預防這些健康危害,以及職業病的問題。
講健康議題的時候,直接跟他們溝通反而他們比較沒有辦法想像,要再往前推到跟安全相關的,他們會比較容易想像這些事情,所以安全要先顧好。
像這種聽力的問題,他比較不像是那種出血、斷手斷腳的這種危害的時候,員工反而會覺得會疏忽掉,但他是累積的,發現的時候已經可能來不及,或是已經損傷到一個程度了。
而且他又不是突然的那種,不會突然耳朵很痛,是慢性累積的。
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健康人員可以去花時間、花心力在這邊推進。
因為像這種會累積到某一個危害的,法規都已經開始有訂好一些標準了,這些標準我們就盡量跟公司溝通到至少不要讓在這邊工作很久的員工,未來會有這樣子的損害風險。
這不是一天之內可以做完的事情,實務上就會遇到,例如員工戴耳塞,但他如果需要溝通,就會覺得很麻煩,而減少配戴意願。
我覺得這整個過程裡面,有很多地方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第二類
林啟平治療師分享:
比較印象的深刻的是進去玻璃廠,那時後才發現玻璃它的危險程度這麼高,熱點或接近那些機台時,溫度非常非常的高。你會處在一個非常熱的狀況,就算抽風、通風弄起來也只是好一點點,其實還是非常炎熱。這個部分雖然是二類,他的風險沒那麼高,但是它的工作環境真的很辛苦的。
工程控制跟行政管理
高溫作業也是特別為害作業之一,用想像的就會覺得很辛苦。
同時,噪音危害和粉塵也少不了。想要戴口罩去避免又會因為高溫而成效不彰。
整個職業安全衛生的管控裡面,會有工程控制跟行政管理兩個部分,工程控制就是看這個環境能不能整個排除掉危害,可是剛聽起來那個高溫這件事情,機器是比較難去改善跟排除它的。
我們就是會要透過行政管理的方式,在那個溫度的部分應該會要去設計說,工作時間跟休息時間。
芒果姐姐分享:
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醫藥品製造的公司,他們有把一些流程自動化藥品需要完全無菌,所以在生產線到比較後端例如包藥的流程才會有人員。
但藥品它本身也是化學品,它製造過程也會使用到一些真的是蠻有毒性的化學品。這個也是職安人員要去做管理的。
印象深刻的是它整個流程因為要很無菌,所以包含說我們進去參觀,不會進到產線,會在最外層的流程透過一個玻璃窗看裡面,同時也要遵守無菌的流程,包含說要有落塵區鞋子不能穿進去等等。
活動措施比較不會用手機
像無菌室,或是進去有高度機密的東西,手機都不能帶身上,在這個部分,在一二類的部分有深切的感受到,他們的健康促進不太能使用軟體,如果真的是在工作場域內的話,以他們的活動措施比較不會用手機這個東西,因為工作時後根本不會帶身上,我們健康促進也會需要考量到這一塊。
一個是工作機密,另一個是工作的雙手也沒有機會去使用到這些電子設備,所以它導入的策略就會很不一樣。
第三類
是比較常見的一些辦公室族群。例如久坐類型,或是他們沒有運動習慣,或他們平常勞動的方式不是用身體跟肌力做很多的勞務。當公司臨時要搬一個東西的時候,容易忽然就受傷。
前面談的是太體力活受傷,第三類是比較缺乏體力。
一二類的都可以用暴露量來算,但像櫃子上面有很重的物品,如果須要搬起來,而平常沒有這個勞動條件的時候,直接去搬就容易受傷。
這個部分也不是算累積性的,就是突然負荷量超載就沒了,像是突然一個閃到腰,或俗稱的肌肉撕裂等等。
三類例如辦公室族群的整個健康風險相對是小,也比較能夠接受健康促進,也呼應”先有安全,才能顧健康”這件事,在第三類是相對是相當安全的環境,所以他們其實會願意推動健康促進的。
小心忽略了安全風險
辦公室族群的風險相對比較低,但它容易忽略的就是一些安全風險,有時候因為三類看起來就是要朝向健康促進方式是做的,但如果忽略了最基本的風險,可能就會有一些安全疑慮。
所以有時候還是跟職安人互相搭配,因為如果看起來比較偏向某一個的時候,就容易忽略另外一個方向。
我們在一、二類可能就會比較朝向安全風險的部分考量,會比較容易忽略健康的層面,這部分就是大家要共同配合,不是哪一邊就只需要什麼職類這樣。
不過整個工作本來就有優先順序的考量,還有大家由其新手可能會想說,已經知道公司有這麼多的風險危害了,我應該要就是馬上把這些危害給消除。
這件事情是我們用想像的就知道是不可能瞬間可以消除這些,這樣壓力會很大。大家要知道的是,我們這份工作也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工作,所以要把這些風險都列出來以後,去討論要優先改善的項目,再去訂定一些目標去執行。
123類職護的工作內容會有很多比重的不同
有的是安全要先優先處理,有的可能會有一些職業病的危害,而像化學品這些東西,人體吸收馬上會有危害的,或它是慢性危害的,我們就要去做這個預防跟管理。
因此各個項目之間的比重,以及容易忽略的部分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個是比較新的議題,這兩年在強調的這個職場不法侵害,它就比較偏向社會心理議題的層面。
它不管在一、二、三類出現的程度、方式、形態跟情境都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就是職護或是人資們要跟專業做搭配的時候。
因為它可能需要去諮詢專業的一些想法,去看一下目前公司的不法侵害的狀態是不是隱約有呈現,或是要有哪些專業的考量。
這一塊我們職護也很需要跟職安人員還有各部門的主管溝通,因為每個部門的工作屬性可能不一樣,所以其實和工作相關的利害關係人都是需要去討論的。
今天分享這個主題,是因為職護的工作裡面還是分了很多種,
工作挑戰在不同的產業類別會有不一樣的情境。
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我們想要讓大家知道在一二三類可能會暴露在什麼樣的挑戰下,
這對大家在選擇產業的時候會有影響,因為有些護理師如果工作常常遇到員工有緊急狀況並做好處理,這反而會是一種成就感的累積。我們有很多不一樣的屬性,有的會是很喜歡去做健康促進活動的設計,舉辦很多的活動比賽給員工。這在一二類現階段可能比較難推動,但或許三類就相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