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向教養」這一個名詞很夯。但是正向教養到底是什麼?做了能有什麼效果?該如何執行正向教養?今天,我們就用「帶孩子吃飯」作為簡單實例,帶您一起解惑什麼是正向教養!
為什麼我們需要教養?
討論正向教養是什麼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思考,為什麼我們需要教養?
邀請你,共同思考──「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現在,是否為了孩子的行為問題感到困擾呢?請將這些問題一一列下來。
也許是:尖叫、打人、鬧脾氣、抱怨、 拒絕配合……等不勝枚舉。
現在,你是不是覺得一張紙都不夠用了呢?
再來,請你輕輕閉起眼,想像30年的時間過去後,你列出一堆問題清單的孩子,他已經長大了。
這時候你希望,他是什麼樣的大人呢?
大部分的人會希望他是:
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尊重他人、有教養、有同理心。
同時當然希望孩子能有工作,且可以是人緣好、誠實、善良、健康、獨立、有幽默感的人。
希望你,依然覺得一張紙不夠用。
「我們必須把教養的眼光放遠。」
我想,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必須要持續努力的意義。
我們必須先瞭解,教養,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卻有非常重要的目的。
希望孩子可以更好,希望孩子能夠是一個有獨立生活技能,同時擁有成熟心智的大人。這中間的過程中勢必相當不容易。
如果我們能理解,教養本來就不簡單,就能重新調適自己的心態。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而在這條教養路上,沒有一帆風順。但相信每分的努力耕耘,終究會有收穫美好的果實。
正向教養是什麼?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
在正向教養中,我們運用適當的技巧,來引導與誘發孩子的動機,讓孩子學習更多正向行為以取代負向行為。
在正向教養的關係中,父母不靠處罰、威嚇或羞辱方式來讓孩子服從。我們透過情感連結與動機培養,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練習執行應該完成的事物。
懲罰最有效?面對無法好好坐著吃飯的孩子
帶孩子去餐廳吃飯,是許多父母害怕的戰爭。孩子無法安座,四處亂跑,大聲喧嘩吵鬧打擾他人。這常見的戲碼,通常會如何進行呢?
聰明的你一定能想到,大人通常是先大聲地斥責,再處罰孩子沒有好好坐好。有時,再加上幾句不會發生的恐嚇,像是以後我都不帶你出門了!然後心中一定想著,教你真的是太累了,講也講不聽。
因為這些父母深信,為了要讓孩子知道規矩,必須執行處罰才能讓孩子理解規則。
你是不是也會這樣覺得:孩子,總是需要為錯誤付出點代價(懲罰),他才能學習到經驗。這樣的理念與信仰,常常導致成人與小孩一頭栽進權力爭奪。
老師我也不想這樣,可是我跟你說:「我好好跟他說,他都不聽。我就兇他,或是棍子一拿出來,馬上就聽了!」
也許,就是立即見效的效果,讓大家對於懲罰這個信仰,深信不移。
換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學習他應該怎麼做
續舉上段餐廳吵鬧的例子,孩子吵鬧後處罰的成效立即,因為害怕被處罰,因此短暫的改變了行為。但對於孩子學習正確行為,並沒有任何的助益與改善。孩子依然不知道,在餐廳,為什麼不能吵鬧?
或是,自己到底可以做些什麼,才是正確的表現呢?孩子會吵鬧,可能是因為無聊、或是因同理心發展尚未成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造成了困擾。
正向教養除了透過溫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知道在餐廳中應遵守的規範。同時也記得,每個人,同一時間,都只能做一件事情。
當孩子學習了正確的行為表現,能在座位上忙碌,也許是與爸媽談天說話,也許是拿出自己的畫冊作畫,或是觀察周遭,乖乖坐著的他就不會有因為無聊而四處亂竄的行為出現。
讓孩子了解在餐廳與在遊樂場的不同,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為他人造成困擾。也有助於孩子學習在不同情境中,可以做出正確的表現。
正向教養,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模式
正向教養透過溫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能夠習得正確的行為模式。
「堅定」讓孩子能夠理解行為規範,透過教導、理解、鼓勵與溝通,讓孩子練習遵守。而非只是因為害怕處罰,短暫的改變自己的行為。
因為用溫和的態度,親子間關係更互信,孩子也能夠更自信的成長喔!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