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善睡眠,除了調整生活習慣,寢具的選擇也很重要!而今天就是想要與大家分享 --「該如何挑選自己命定的枕頭」。
睡覺佔了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根據統計,每個人一周約花超過 50 小時在睡覺。可想而知,睡眠對我們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
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機能恢復,也能擁有好的免疫及記憶功能,不過睡眠障礙卻讓現今許多人感到頭痛、困擾。
想要改善睡眠,除了調整生活習慣,寢具的選擇也很重要!而今天就是想要與大家分享 –「該如何挑選自己命定的枕頭」。
枕頭支撐著我們的頭頸部,維持頸椎適當的曲度、使頸部肌肉放鬆,減少頸椎椎間盤壓力以達到更佳的壓力分散。相反的,如果缺乏適當的支撐,就可能出現淺眠、頸肩部疼痛或是僵硬,增加落枕的機率,甚至使得呼吸不通暢,長期下來,可能還會衍生頭痛、手臂痠麻等問題。
如果想達到好的支撐脊椎效果,就需要考量到睡姿,因為每個人的睡姿都不相同,不同的姿勢下,脊椎的正中位置不同,那所需要的枕頭高度就也不同。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你習慣的睡姿去挑選,以下提供不同睡姿者枕頭挑選的原則:
一、正躺姿:
低至中等的高度,材質選擇中等硬度為佳,使脊椎能於中立位置。
躺下時可觀察下巴相對額頭的高度,建議臉部約略與天花板平行,或是下巴略低於額頭(約五度),頭頸皆受支托,頸部無懸空,避免頸部肌肉在睡覺期間仍需出力支撐導致緊繃。
二、側睡姿:
中等至高的高度,以乳膠或是記憶棉相對紮實、支撐度高的材質為佳,可支撐側面肩膀到耳朵或臉部的空隙,使得頭部與身體脊椎從後背看過去呈現一直線。
三、趴睡姿:
低高度且材質偏軟的枕頭為佳(像是羽絨),避免頭部高於肩膀導致頸椎壓力增加。
另外趴睡姿其實容易造成腰背不適,因此若真的習慣趴睡者,會建議在腹部下方多放置一個較薄的枕頭,以減少腰椎下陷的弧度來減緩腰背疼痛。
然而睡覺是個動態的過程,一個晚上人大約會無意識的改變睡姿 24 次來緩解疲勞,大多會是在平躺、側躺姿中間轉換,所以考慮到姿勢轉換,如果你本身是習慣睡覺翻來覆去的人,建議可選擇中等高度且中等偏軟材質的枕頭。
在枕頭挑選上,除了以上提到睡姿、枕頭高度及材質軟硬的考量以外,由於環境氣候、每個人身體狀況(像是是否為過敏體質)都不同,也會個別化的再更細去選擇適合的材質是否透氣或是低敏。枕頭的寬度也須確保當您翻身後,不會從枕頭滑下來。
購買時也建議實際試躺,感受支撐度及舒適度,並且同時也需將家中床墊的軟硬度一併考量進去;避免挑完枕頭,回家後家中床墊太軟,身體下陷,反而躺下後枕頭卻相對太高了。
最後提醒,枕頭也會有「使用年限」,一般建議大約一到兩年需更換枕頭(依據不同材質或使用狀況,建議更換年限可能不同)。
一旦發現枕頭已變形、泛黃有異味,就會建議更換,以維持足夠的支撐性,以及減少細菌塵螨誘發過敏反應。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