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分對皮膚的幫助,主要在於提供皮膚的支撐、皮膚所需的營養,讓皺紋較不容易產生、減緩皮膚的老化速度等等,有時也會協同美白的成分一起添加。
以前都以為美白只能用各式各樣的外用保養品,現在我們都知道,要美白也可以 「從裡白到外」,因此市面上也有愈來愈多,宣稱吃下去就能讓肌膚「白拋拋、幼咪咪」的食品及保健食品,不過真的是吃下去就會立馬亮白嗎?他們的成分作用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為什麼會黑?」
我們的表皮底層有黑色素細胞,當外在因素刺激時,黑色素細胞中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便會活化,刺激黑色素生成釋放到皮膚表面,使皮膚變黑。
而使黑色素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陽光、創傷、荷爾蒙等。
➊ 陽光中的紫外線
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刺激皮膚底層的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使皮膚變得黝黑。
➋ 皮膚的創傷
而皮膚在受傷之後也會在癒合過程中產生黑色素沉澱的問題,例如蚊蟲咬傷、擠青春痘留下的疤痕等。
❸ 荷爾蒙
荷爾蒙的影響就例如在女性生理期前的黃體素大量增加,刺激黑色素的形成,而腎臟病患者也會因代謝不良而使得製造黑色素的荷爾蒙過多,導致皮膚變黑。
「吃」的美白成分,這 3 種較有效
能要用吃來擊退黑色素主要由兩個方向來進行:避免外在因素刺激、避免黑色素形成。
常見的口服成分包含維生素 C、穀胱甘肽(Glutathione; GSH)、L 半胱氨酸(L- cysteine)、無色類胡蘿蔔素(Colourless Carotenoids)。
維生素 C(抗壞血酸)
是一種很有效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 一連串影響,例如自由基、過氧化物對皮膚的氧化傷害,甚至避免可能產生的致癌作用。並且維生素 C 以及它的衍生物質可以干擾酪氨酸酶的作用,阻止黑色素在皮膚中沉澱,一般健康人一天只要 40–60 毫克的維生素 C 就足夠[1]。
穀胱甘肽
是由三種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的抗氧化劑,存在所有哺乳動物體內,在一些植物中也天然存在,例如西瓜、酪梨、青花菜、菠菜、番茄。
它在我們體內參與很多反應,尤其是解毒過程,例如幫助清除自由基和解毒有毒化合物,在美白的應用中則是能清除促進酪氨酸酶活化的自由基及過氧化物、干擾酪氨酸酶的作用或消除它的活性,影響真黑色素的形成,轉而變成顏色較淡的棕黑色素,研究發現在健康人中,每天 500 毫克穀胱甘肽有助於讓膚色變白[2]。
L-半胱氨酸
則是組成穀胱甘肽的其中一種氨基酸,天然來源包括家禽、優格、蛋黃、辣椒、大蒜、洋蔥、燕麥、小麥胚芽等等。
它也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和穀胱 甘肽作用相似,也會干擾酪氨酸酶並影響黑色素的形成,當然同時也是刺激穀胱甘肽的產生,在與穀胱甘肽合用時能發揮更好的效用[3]。
無色類胡蘿蔔素包含八氫番茄紅素(phytoene)和六氫番茄紅素( phytofluene),在番茄、胡蘿蔔、彩椒、葡萄柚等蔬果中較多,相較於其他聽到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等),它是無色的且可以是其他類胡蘿蔔素的前驅物。
由於類胡蘿蔔素的化學結構,它們有可以吸收紫外線的特性,像是八氫番茄紅素在 UVB 區域和六氫番茄紅素在 UVA 區域有特別大的吸收率,有效避免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4.5]。
單獨吃這些食物,其實不會讓你變白
有些成分則是同樣對於皮膚保養能提供幫助,但會讓人以為有美白的作用,像是膠原蛋白、玻尿酸、珍珠粉、蠶絲蛋白等等,這些成分對皮膚的幫助,主要在於提供皮膚的支撐、皮膚所需的營養,讓皺紋較不容易產生、減緩皮膚的老化速度等等,有時也會協同美白的成分一起添加。
但要注意的是,單獨使用並不會讓黑色素消失唷!
很多美白成分或是護膚成分,通常會結合一起用,以互相輔助發揮對皮膚保養的加乘效果,但也要注意不論是外用或是口服製劑都不要過量,且避免來路不明的產品。
因也有可能摻雜危險成分,例如會導致不可逆脫色的苯甲酮(monobenzone) 和被 FDA 禁止為致癌物的氫醌( hydroquinone ),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
- Al-Niaimi F, Chiang NYZ. Topical Vitamin C and the Skin: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17 Jul;10(7):14-17. Epub 2017 Jul 1. PMID: 29104718; PMCID: PMC5605218.
- Malathi, M; Thappa, DM (2013). “Systemic skin whitening/lightening agents: what is the evidence?”. Ind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enereology and Leprology. 79 (6): 842–6.
- Smit NP, Van der Meulen H, Koerten HK, Kolb RM, Mommaas AM, Lentjes EG, et al. Melanogenesis in cultured melanocytes can be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by L-tyrosine and L- cysteine. J Invest Dermatol 1997;109:796-800.
- Meléndez-Martínez AJ, Stinco CM, Mapelli-Brahm P. Skin Carotenoids in Public Health and Nutricosmetics: The Emerging Ro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UV Radiation-Absorbing Colourless Carotenoids Phytoene and Phytofluene. Nutrients. 2019; 11(5):1093.
- Paula Mapelli-Brahm, Antonio J Meléndez-Martínez, The colourless carotenoids phytoene and phytofluene: sources, consumption, bioavailability and health effects,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 2021; 41.201-209.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