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疼痛真的是足底筋膜炎嗎? 其實有可能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究竟是足跟痛還是足底筋膜炎呢?足底筋膜炎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問題。從病理學上看,很多足底的疼通,會來看診的可能有 7 成是足底筋膜炎,然而其實足底痛,還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今天來告訴你,足底痛的秘密吧!
讓我們先來了解簡單腳步的構造
➊ 足底筋膜在哪裡?
理學檢查可發現,用手把腳尖拉起,會找到足底筋膜,或請病人用腳尖站立,會引發足跟疼痛。而病患最疼痛處就會在跟骨的前內側。
➋ 足底筋膜的功能
「筋膜」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傳遞和緩衝動作的力量與張力,而不像肌肉一樣會自主的收縮。足底筋膜就是在腳底的筋膜,而它的功能也就是協助下肢的肌肉,緩解我們平時在走跳時,地板傳給腳底板的正向力,同時也可以儲存這個動能張力,當腳板做往後或下推進時,協助我們的動作可以更省力。
➌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筋膜發生無菌性的發炎所致。最常見症狀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❹ 足底筋膜炎的特點
足底筋膜炎通常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過度訓練也可導致跟骨疼痛,有時放射到足掌前面,這種疾病可影響所有年齡段的成人。
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
這主要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較為縮短的狀態,因而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較快的牽拉,進而引起疼痛。
但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鬆,而症狀也會緩解許多。
再來我們來看看常被誤會成足底筋膜炎的「足跟痛」
➊ 足跟痛是什麼?
足跟痛(painful heel)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甚至神經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病因為足跟骨刺、跖筋膜炎、足跟下滑囊炎、跟腱炎。
➋ 足跟痛的特點
跟足底筋膜炎最不一樣的地方是,足跟痛不會像足底筋膜炎一樣會再稍微伸展跟活動後緩解,足跟痛反而會越動越痛喔!
而通常足跟痛都會需要給予醫療的立即處理,才會比較快速有效的緩解疼痛,避免惡化喔!
足底筋膜受傷常見的成因
➊ 使用頻率高的人 :
不論任何東西使用的次數多了,一定就會容易壞損,人體的組織也是一樣的。
所以像是在生活中需要常常維持站立姿勢、常需走動或參與下肢使用率高的運動等。
常做這類活動的族群,身體組織常常處於反覆的修復與創傷中。
如果沒有良好的舒緩保養習慣,時機一到很容易從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喔 !
➋ 使用過度的人 :
生活中偶而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樂趣與挑戰,我們會為了參與這些刺激而甘願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沒拿捏好分寸的下場往往就會受傷啦。
就像前幾年很流行寶可夢,當時家家戶戶為了成為偉大的訓練師,就連平時足不出戶的人每天都肯花上 5 個小時出門抓寶。後來就紛紛出現急性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原因就是因為下肢肌肉的使用已經超過了,沒有足夠的力氣和耐力繼續執行,這個時候我們所走的每一步路,就會需要足底筋膜來協助肌肉來承擔更多的壓力和拉扯,接下來就慢慢的出現撕裂傷而發炎囉。
➌ 先天結構異常的人 :
像是扁平足、長短腿
❹ 肌肉筋膜緊繃的人 :
在上一篇我們有提到,人體的肌肉筋膜結構是環環相扣的,也了解上病下治的道理。所以腳底的根本問題,也很有可能來自腳底以外的地方。
舉例來說,我們在評估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足部以及腳踝的動作功能時,常常會發現它的問題來自於小腿肌群緊繃,或淺背筋膜線張力較高。這樣會容易造成踝關節活動度不足,導致在站立或行走的時候需要足底筋膜的彈性來代償,久而久之就會發炎。
其實「足底筋膜炎」是個很大的主題。
很多時候只是一個結果,有可能原因是淺背線筋膜太緊、脂肪墊塌陷或是足弓問題,甚至可能跟骨盆等等有關。
所以一定要好好地走完就醫過程,並且當有疼痛時一定要找治療師諮詢喔。
大家有了解足底筋膜炎是怎麼一回事了嗎。
之後會來教教大家如何緩解足底筋膜炎的伸展跟運動!
觀看影片
圖片來源
PHOTO FROM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