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下背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普遍對於背痛的迷思,也是造成背痛不容易痊癒、病患數量這麼多的原因之一。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下背痛最常見的三大迷思吧!
是否疫情在家工作WFH,坐久都開始腰酸背痛了,本來以為只是久坐,但是怪怪的!連躺下都開始痛了,於是上網看一下下背痛舒緩的運動影片,找不到的話,可以看我們的影音文章:治療師珍藏:背痛五招經典運動
然而你知道嗎?下背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普遍對於背痛的迷思,也是造成背痛不易痊癒、病患數量這麼多的原因之一。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下背痛最常見的三大迷思吧!
迷思1:因為我常上健身房,是個肌肉壯壯!所以強壯肌力可以保護我們背部不受傷,訓練能擺脫背部疼痛!
- 破解:
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半對的!但是!!!關鍵是要進行正確觀念的鍛煉,不只是強化背部力量,而是達到力與美的平衡(包含柔軟度、肌力平衡和神經控制)而不是破壞背部。
那為甚麼越強壯會破壞背部?
先回顧一下國中物理學:衝量=力量和時間乘積。因此,其實我們肌肉越有力量,脊椎快速彎曲並用力時反而增加了受傷的風險。
所以如果要預防受傷,當施加在脊椎上的力很大,則必須控制將出力的速度保持在較低水平,以保持較低的受傷風險,例如當我們搬一個重物。本質上,可以通過保持固定的姿勢,來控制短時間力量不會變化太大,來避免背部受傷的風險。
- 這裡就帶到一個重點:神經控制!
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力量和速度,就會失去身體平衡,甚至出現代償動作。雖然在動作上會比較舒服,但是就會在椎間盤上累積損傷。
而這個代償動作,就會持續累積緩慢受傷,帶到平日生活,像是:長時間坐著工作,每次坐下都會加重他們的椎間盤損傷,或是被日常執行的工作,做家事等等都會持續累積。
秘訣在於用「對的方式」來做運動,以便在不損害背部的情況下享受健身帶來的好處!
迷思2:進行下背痛運動時,如果出現疼痛,代表有受傷應該要停止運動或是活動,避免動作帶來受傷
- 破解:
很多人有這樣的迷思,而在臨床上我們也把疼痛當成很重要的指標,但近年有學者發現,慢性下背痛患者在運動時感到疼痛,比沒有感到疼痛的患者恢復得更好。
實際上,因為害怕痛而不動,反而沒辦法告訴身體,我準備好要復原了,臨床上則是要通過動作誘發疼痛狀況來評估實際狀況。
其實疼痛這件事情,跟我們的身、心都有關係!疼痛只是一個訊號!但是傳輸到大腦,大腦會詮釋這個訊號,讓他做出判斷! 延伸學習:疼痛,也有他想要告訴你的正向意圖!
「運動時感到疼痛,其實不一定表示你受傷了!」疼痛不只是受傷而已,可能因心理因素,或是大腦對疼痛的調節出了狀況,因此運動時感到疼痛,不一定代表受傷。
所以臨床上有一類型的人,叫做痛痛症,就是疼痛的閾值下降使得全身都痛,這個時候就要從神經的訊號,和大腦的認知著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代表運動時疼痛完全沒問題,但若是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在進行適當運動復健時,感到些許疼痛是可以接受的!
「疼痛是很主觀的事,但以自主疼痛量表滿分是十分,大約三分左右的疼痛都在正常範圍,不須太過擔心,然而若是超過三分以上的劇烈疼痛,或是在兩天內疼痛沒有削減,就該尋求專業協助。」
至於冰敷,反而現代的運動醫學指出,冰敷只要在前八個小時做,只要不會紅腫熱痛,就可以不用冰敷,過長的冰敷反而會延緩傷口的癒合和修復喔!
詳情可以看我們另外一篇文章:運動受傷要冰敷還是熱敷?
迷思3:躺著比較舒服可以舒緩下背痛!
- 破解:
實際上,長時間躺在床上反而會引起背部疼痛。
你知道嗎?我們實際上每天早上起床比起晚上上床睡覺之前更高。
這是因為我們的脊椎盤,我們每個脊椎之間的椎間盤都充滿了非常濃縮的天然潤滑液蛋白質。而每天一整天的工作,久坐之後,會讓我們的椎間盤的潤滑液體擠開,就像準備破裂的水氣球一樣!
這種自然的潮起潮落是健康的,也是使椎間盤獲得營養的原因。但是,當脊柱在水平位置停留的時間過長時,就會出現問題。雖然臥床休息大約8個小時是健康的,但如果時間超過,水沒有辦法正常循環流動,就會使脊椎腫脹並引起下背疼痛。
所以除了躺床,坐姿也建議每30分鐘就起來換個姿勢再動一下喔!
總結
以物理治療師的觀點來看,其實下背痛的原因五花八門,很難用單一的標準去評估,然而不變的是,當我們透過訓練、運動、徒手等等,越加熟悉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察覺,是可以有效讓下背痛遠離你的重要關鍵!
圖片來源
PHOTO FROM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