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腰酸背痛可能源自於足底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說得沒錯,有個好的腳會影響我們的步態,進而影響全身健康,一起看為什麼呢?
你是否想過,你的腰酸背痛,有可能源自於足底呢?
俗話說的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說得沒錯,有個好的腳可是會影響我們的步態,進而影響全身健康。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下面這張圖:
「上樑不正,下樑歪」,足弓塌陷,有可能從下影響到膝蓋內轉,甚至骨盆前傾,然而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骨盆前傾,導致最後功能性扁平足代償呢?
答案是有可能的!
那我們要從哪裡下手怎麼找到問題的根源呢?
就要用到治療師的三位一體:Panjabi’s stability model
什麼是治療師的三位一體?
Panjobi 這位大師在 1992 年提出一個模型,由三個部分組成:被動子系統、主動子系統與神經控制子系統,這個穩定性結構的概念,其實也可以通用到身體所有的部位。
既然講到足健康,那我們就以足弓為例子:
被動子系統
泛指所有無法收縮的結構,包含骨頭、韌帶、足底筋膜。
一隻腳包含了 26 塊骨頭、33 個關節、118 根肌腱,這些「天生的部分」構成足步的基本穩定性。
主動子系統
泛指所有收縮性的組織,包含肌肉與肌腱。
要活就要動,這些肌肉和我們的身體構成,全身的筋膜和結締組織組成全身的連結,牽一髮動全身,只要有任何一個地方出錯了,其他地方也會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肌肉不是越有力越好,而是要平衡。
要把鬆開無力的肌肉練到有力,把緊繃無法放鬆的肌肉群伸展或是放鬆掉,回到它最平衡「舒服」的狀態!
神經控制子系統
神經的控制需要有良好的訊號輸入(感覺神經),配合中樞系統做好的動作控制,最後由周邊(運動神經)進行訊息的輸出,以達到好的控制。
他就影響我們每一天的「步態」還有「平衡」。
甚至有時候,我們因為受傷之後「不敢」像以前一樣動,而導致失衡。
為什麼有些人會反覆腳踝扭傷?
我們常常以為是韌帶或肌肉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反覆腳踝扭傷可能和本體感覺的喪失有關;或是膝蓋或髖關節失能,沒有出到協調到力,導致腳踝必須承受過多的壓力。
如果沒有調整動作的模式,訓練本體感覺的神經控制,傷害還是會反覆發生。
說了這麼多,聽起來都有可能是不舒服的原因,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掌握「三位一體」抽絲剝繭的診斷
這也是為什麼,要從被動、主動、最後到神經控制去著手。
才不會出現,我們只看到表徵,變成一看到:
脊椎側彎>所以要去調整結構,像是:整脊?
肌肉緊繃痠痛>所以要放鬆肌肉,像是各類放鬆技巧?
動作控制差>練習好的動作軌跡,例如:皮拉提斯,瑜珈。
最後好像都有用,可是卻不能維持好的狀態……
所以米蔚整個 9 月~ 10 月,就會從這三個系統的觀點,去看我們常見的像是足底筋膜炎,扁平足,拇指外翻,膝蓋痛,靜脈屈張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你中了哪些呢?
- NO.5 灰指甲
- NO.4 足底筋膜炎
- NO.3 扁平足
- NO.2 膝蓋痛
- NO.1 靜脈屈張
米蔚健康的治療師們,將抽絲剝繭一ㄧ去解答,讓你「一勞永逸」,不再只是頭痛醫頭,卻一直找不到原因喔!
延伸閱讀
你有「足底痛」嗎?原來足底也要做核心運動,這幾招讓你放輕鬆!
我腳好痛,是足底筋膜炎嗎?一次了解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以及多數人不了解的「足跟痛」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米蔚臉書: 米蔚Life & Health
加入米蔚社群,和大家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