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中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社區式長照服務如日照中心、社區失智關懷據點,甚至是居家復能服務皆暫停服務,種種的改變已經讓我們感到很焦慮,更何況是調適能力較差的失智症長者。 防疫期間幾乎整天都待在家裡,失智症者若活動量及環境刺激減少,容易導致生活作息混亂日夜顛倒、躁動、情緒不穩等狀況,有可能會加速失智症者的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安排失智症長者一整天的活動更加重要且必須。
失智長者日常能做什麼呢?
以下五種類型的日常活動推薦給長者及照顧者(表1):
1. 促進家務類
帶領失智症長者一起洗碗、擦桌子、折疊衣物、折衛生紙、挑揀菜等,來維持自我照顧能力,並提升居家防疫。
2. 感官刺激類
在家彈奏樂器、唱卡拉OK,陪伴長者度過愉快的時光。
也可以配合時節及喜好給予當季水果觸摸看看、聞看看、吃看看,例如現在夏天正是芒果、西瓜盛產季節,利用這些水果進行五感體驗。
長者與照顧者互相幫對方按摩,互動過程讓彼此關係更好。
3. 認知知覺類
從事認知知覺方面的活動,例如打麻將、畫畫、寫書法、拼拼圖、玩體感遊戲、桌遊等,同時成就感十足。
4. 肢體運動類
可以搜尋網路youtube上的運動影片來運動,或是戴口罩到家附近公園散步,維持健康體適能。
5. 社交互動類
陪同一起看以前的相本或是看懷舊電影,聊聊開心的往事、電影裡的情節,讓心情輕鬆愉快。這裡也提醒照顧者,活動安排可以先考量長者的興趣和平常就有在做的事情,不一定要選擇很新奇的團康活動和桌遊,或是聽到別人說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症,就照三餐讓長者打麻將,意指不用強迫長者做他不習慣或不喜歡的活動,最重要的是讓長者有動機持續做下去。
失智長輩需要穩定規律作息
失智症者需要一個穩定的感覺,因此為他們安排固定且規律的作息表是有必要的(表2),特別是中度失智之後,例如起床、盥洗、吃飯、運動、睡覺,活動進行的時間及方式最好不要經常變動,當他清楚接下來要做什麼事,不但可以降低焦慮,更可以使他們的生活更獨立。
固定的活動作息也有助於消耗失智症者的精力,減少遊走的機會,而白天適度的活動有助於夜間的睡眠。
疫情雖然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作息,希望透過以上的內容,能幫助到長者和照顧者安排適合自己的居家活動,盡快適應防疫新生活。
圖片來源
Bjoern Taubitz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