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輩開始容易迷路,走丟時,該怎麼辦?如果長輩過去很會認路,這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我們必須按照「一個理解、三個防走」的預防走失三階段策略對症下藥。
長輩會走來走去,有三大主要原因
原因一
子女非常照顧長輩,煮飯、買菜、打掃家裡等都事先幫長輩打理好,反而讓長輩一整天無事可做,幾乎沒有活動,此時身體的許多體力不知道該往哪裡發洩,就會在家裡走來走去,甚至想要跑出家門。
原因二
長輩記憶開始退化、開始認不得附近的路,這在失智症中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離家比較遠,但原本很熟悉的地方開始分不清方向,或是下錯公車站,花比平常還久的時間才到達預定的目的地,需要不斷去問路、找路。
第二個階段是在家附近幾百公尺的距離也容易迷路,而且因為記不得家裡的電話號碼或地址,不知道該怎麼求救。
第三個階段是只要走出家門就搞不清楚這是哪,甚至在家中也會走錯房間。
原因三
長輩的記憶回到過去的階段,可能七、八十歲的長輩以為自己四、五十歲,還要去上班、種田、出門買菜,或是聽到一些聲音,告訴長輩今天必須出門做某件重要的事、今天有債務要去特定地點還債、家裡有鬼不能待在家中,最後卻在方向感不好的情況下迷路了。
在第一個原因中,讓長輩多分攤家務、參與社區大學或各式才藝班、土風舞、歌唱班等社交活動,就能有效減少遊走,疫情期間,協助長輩尋找線上運動課程一起執行也是個方式。
第二、三個原因和失智症的症狀有關,第三個原因可能分布在失智症的各階段中,因此以下將按照三階段來思考該如何應對,協助長輩同時保有活動的權利,並且不會走丟。
思考應對三階段
第一階段:聯絡鄰里防走遠
長輩只是容易忘東忘西,可能偶爾搞不清楚方向。
此時仍可以讓長輩在社區裡走來走去,但要事先和鄰居打好交情,告訴鄰居家裡有個失智的長輩,如果看到長輩無目的繞來繞去,或快要走出社區時,協助叫住長輩,並在必要時帶長輩回來。
透過讓鄰居知道情況,使長輩仍可以在社區買早餐、做運動,維持現有的功能,也比較不擔心長輩走太遠,讓我們找不到。
第二階段:配戴手鍊防走丟
當長輩忘記我們家的電話號碼、忘記地址,甚至不會向路人求救時,我們可以幫長輩配戴防走失手鍊,政府的防走失手鍊還算好看,大多數長輩都能接受。
如果長輩不能接受,可以去家附近的珠寶店訂製銀飾、銅飾,經濟上有餘力可使用金飾,當手飾做好時帶長輩去領,告訴長輩這是送給他的禮物。
即使記性變差了,珍惜錢財的長輩在該階段也會好好保管、不任意丟棄;如果是常弄丟錢財或已經看不懂鈔票的長輩,可以在長輩平常穿的衣服顯眼處繡上家裡的地址與可以聯絡到家人的電話,讓看到長輩遊走的路人、警察可以按照電話主動聯絡我們、送長輩回家。
第三階段:隱藏大門防走出
當長輩完全失去判斷力,一開大門就會走丟,甚至連在家中都會走錯房間,我們要想辦法改善居家環境,這分為二大步驟:
讓進出的家門看起來不像門:
透過將門刷成和牆壁相同的顏色,或加裝門簾,這不會影響我們進出,此時的長輩則因為辨認能力、方向感變差而找不到門,改成在家中走來走去。
這可以讓我們沒辦法陪長輩出門時,避免長輩發現門被鎖住,而開始責怪、懷疑我們想困住他。
淨空出家裡的走道:
透過讓走道盡量不要堆太多雜物,有個空間可以讓長輩安全的走來走去,即使是沒有目的性的走來走去,至少有個環境可以釋放精力。
當然,更好的方式是讓長輩白天參加日間托育中心或是社區長照據點的課程。
一來,可以訓練長輩的腦力和社交能力,維持現在還具有的各式認知能力;二來,讓長輩有個可以去的地方而不用擔心走丟;最後,也透過固定時間的課程,讓長輩對於時間的流動有掌握度,協助長輩培養白天上課、晚上睡覺的良好作息,不論對長輩的健康還是照顧者的休息同樣有幫助。
Take Home message:一個理解,三個方法防走失
一個理解
理解為什麼長輩會走來走去,對症下藥。
三個方法防走失
- 聯絡鄰里防走遠:長輩還可自行活動時,聯絡我們的鄰居,避免長輩走遠。
- 配戴手鍊防走丟:當長輩開始不會求救時,配戴防走失手鍊,避免走丟。
- 隱藏大門防走出:當長輩四處亂跑時,隱藏家中大門,避免長輩走出去。
學會「防走失三階段」一起有效預防
當遇到家中長輩失智時,掌握「預防走失三階段」,可以幫助我們化解危機,並能有效應對,一起在照顧長輩的路上,對症下藥吧!
圖片來源
PHOTO FROM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