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有興趣的議題,可是就怎麼也聊不起勁,也許就是「非語言溝通」提醒了你,讓你覺得不對勁!下面會用三點肢體語言來破解,該注意那些溝通上的技巧,一起成為社交高手!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是你有興趣的議題,可是就怎麼也聊不起勁,也許就是「非語言溝通」提醒了你,讓你覺得不對勁!
以下三點就用肢體語言來破解,究竟要注意那些溝通上的「非語言溝通」,又在告訴你些什麼?
- 眼神的「非語言溝通」
- 接觸的「非語言溝通」
- 姿勢與距離的「非語言溝通」
重點一:眼神的「非語言溝通」
回想一下,你有跟別人說話時,對方的眼神卻一直閃避,這時你的感受如何?會覺得對方有事隱瞞你嗎?或者對方一直盯著手機,甚至看手錶,不看你的眼睛,此時你覺得被輕視、被忽略嗎?
我們都知道眼神交集很重要,只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就能表現出誠懇的態度;有時候我們看著對方的眼睛,就可以得知對方的情緒,甚至是那些沒有用言語表達出的隱藏訊息。
而所謂的「看著對方」,是指對方從額頭中間到眼珠到嘴巴的倒三角形區域,這是讓兩方都感覺舒服的凝視範圍。
但要避免往下看,因為這會讓對方覺得想要結束談話,甚至在工作場合,往下到下巴以下是禁止的,會讓人有種被侵犯,甚至是被小看的感受。
要特別注意的是,是要看你和對方的熟絡程度,來注意眼神接觸的時間,不熟的人太長時間看著對方的眼睛,大概超過十秒鐘,反而會有被侵犯的感受。
另外,你有聽過「你的眼神會說話嗎?」有趣的是,NLP裡面,也有一個叫做視覺表象線索的模式。
是指當一個人在回想過去的事情時,眼睛會往「視覺回想」的位置,就是他的左上方,而當一個人思考想像的畫面的時候,眼睛就會「視覺創造」的地方移動。
而當一個人,分心沒有聽你講話,或是陷入思考,就會往下方看,這也是為什麼,人會下意識認為往下方看是指對她說的話,沒有興趣了!
補充說明:
左右方向不一定是用在每一個人,這就要應用到進階技巧了,就是根據他的談話內容去作應證,他的眼睛往哪個方向,就會變得準確了,然而這個需要大量練習就是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深入了解NLP或神經語言學!
重點二:觸碰的「非語言溝通」
握手:
你知道握手是靈長類特有、認識他人的動作嗎?
握手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非語言溝通行為,其目的就是要在談話前釋出最大的誠意,告訴對方你是值得信任的。
有些研究證實,握手能夠提升隨後互動的品質,並產生更高的親密度和信任,甚至好的握手可以大幅提升第一印象的「月暈效應」。
月暈效應:
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首先根據第一印象,然後再從這個印象推論出對象的其他特質。
至於握手要握多大力,或是時間多少呢?這個會因為每個人的文化和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專家提出的方法就是,先輕握,然後看對方握出多少力道而相對應回復多少力道的握手。
要注意的是,在工作職場中,不管男女都應給予同樣力道的握手,不要因為體恤對方是女生而輕握,這反而會傷及她的自尊。
另外,握太快或握太久都是大扣分,前者會讓人覺得被敷衍和不禮貌,後者則過於渴望,可能會嚇壞對方,握手建議控制在兩秒即可,太久挖往往只會造成他人的不舒服。
觸摸:
以NLP而言,有些人是所謂觸覺型(還有視覺型和聽覺型),也就是喜歡用觸摸的方式,來表示他對你的喜歡,甚至是增進人際關係。
觸摸其實是人際溝通中最有力的一種方式,因為他其實提出了情緒信息和社交訊息。
甚至有研究指出,人們不僅對舒適的觸摸感到愉快,而且會對觸摸對象產生情感依戀,所以有些會用觸摸來增進兩性關係,不過那又是另一種進階技巧了,請解鎖(開玩笑)。
然而在與非語言訊息的「觸摸」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每個人對於觸摸的接受程度都不相同,甚至有些人會覺得不舒服,所以我們還是要以尊重對方為重要原則。
以物理治療師而言,經常會需要大量的肢體接觸,有些人很快就適應,甚至覺得很舒服;也有些人敏感而小心,這個時候就要看對方的反應了。
如果對方反應大,則建議要再緩慢一點,甚至減少,遠離身體核心的地方,而從手臂開始接觸。
所以抱持著尊重的態度,有品質的接觸,就可以增進雙方的關係喔!
重點三:姿勢與距離的「非語言溝通」
回想一下,平常的你和他人談話都保持多遠的距離,也都用甚麼姿勢呢?
有學者曾提出空間關係學(The classical proxemic theory),發現不同的關係和文化,有不同的社交距離(當然疫情可能就不準確了~笑),甚至其實在越溫暖的國家,我們會覺得當地的人越熱情,更容易拉近了彼此的物理距離。
可是我們也知道,這會有個體的差異,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抓距離呢?答案就是應用在「握手的時候」。
握手時觀察,看對方握完手,是否會往後退一步?如果是的話,我們就維持在這個距離。從握手時對方的反應,來判斷出這個人對你是否感興趣。
另一個可以觀察的是「站姿」。通常開放式站姿,代表這個人是開放友善的,而封閉站姿代表,則表示他還在觀察中。
也許你看完這篇文章,會開始調整站姿讓別人看不出來。然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偷偷觀察對方腳尖方向,當作參考指標。
總結:
其實說實話,這些都是一些小技巧,真正的社交大師,是真誠的去和眼前的人交流,再輔佐這些技巧的應用來應對。
另外補充小秘訣!
你可以試試看,當我們難過沮喪的時候,我們會不自主地有垂頭喪氣的姿勢。根據科學家Cuddy的研究顯示,只要花兩分鐘的時間做出「權力姿勢:抬頭挺胸,下巴抬起,雙臂或肘部伸出,姿勢放寬」,就足以讓睪丸激素增加20%,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減少25%。
所以我們如果可以覺察、改變我們的姿勢,就能讓我們舒緩壓力、變得有自信!關於姿勢改變心理狀態,如果想要學到更多,可以看看我其他的文章!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