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到

與孩子溝通愉快的3大方法,記住「父母做得越少,孩子就做得越多」

有點擔心孩子說話好像比較慢,治療師說要多跟孩子互動,但到底要怎麼做呢? 我都24小時好好陪著他啊,這樣應該是有互動了……吧? 其實,互動是需要一來一往的。

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事物與表達時,都需要透過「與人的互動」才能達成。在生活中,孩子會想表達自己的需求、想要求你的關注、想要跟你分享他的興趣,所以會和你產生溝通互動。

 

這時,爸媽要好好把握,千萬別扼殺了這些時機。

 

你可能想說:「怎麼可能!我當然希望孩子可以好好練習,怎麼會阻止呢?」

想想看,你家有沒有過以下這5種情況?

  1. 當你發現孩子需要物品時,會第一時間就遞給他。
  2. 當你跟孩子玩的時候,大部分是你帶領孩子、引導他玩遊戲的方式。
  3. 當孩子想跟你分享時,你會擔心他說的不夠好,而很快補充他要說的話。
  4. 互動的時候,你跟孩子誰說得多呢?
  5. 如果你們的互動是一齣舞台劇,孩子有台詞嗎?孩子的台詞多嗎?

 

來看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製造發言機會,增加他的演出台詞量。

增加溝通機會第一步:你做得越少,他就做得越多

這裡,要先跟爸媽分享第一個原則:你做得越少,他就做得越多。

 

在互動過程中,如果某一方持續在發言,另一方就沒有發言的餘地了。

 

讓我們看看實際該如何操作吧!

 

當孩子需要物品時,如果我們馬上遞給他,這個劇本,就全劇終了!

這樣也太快了吧,總得給主角們一些台詞,戲才好看。

 

因此你可以假裝沒有看見(你做得越少),這時我們的第一主角-孩子,勢必要來找你對話。

 

「媽媽/爸爸,我要……」

 

嘿!太棒了!台詞因為他有需求,而自然的出現了。(他就做得越多)

 

這裡要注意的是,你做的少並不是要你完全不管孩子,而是在孩子需要時,別急著出手,觀察孩子的動機跟需求,給予最少卻必要的協助。

 

盡量讓他主動表現,提出需求,以創造對話情境。

增加溝通機會第二步:給予選擇權

還記得《金斧頭與銀斧頭》的故事嗎?

 

如果今天水底湖神不是出來問:「你掉的是金斧頭、銀斧頭還是鐵斧頭啊?」

 

而是直接把斧頭還給主角。這樣一來,主角就沒有台詞了。

 

所以同理,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也一樣,平時多給孩子選擇權,像是讓孩子挑選想要穿的衣服、今天想要吃的點心、要玩什麼樣的玩具。

 

在合理範圍內,讓孩子練習表達心中想法,就可以培養出獨立決定的能力。

增加溝通機會第三步:幫助製造需求

今天主角一路上一帆風順,沒有遇到任何麻煩,就順利完成結尾了!好棒!

 

等等…主角又沒說到話了啊!

 

如果孩子沒有遇到困難、需求,那我們就幫孩子製造吧!

 

民以食為天,大部分的孩子對於吃東西,尤其吃點心的動機最強。

爸爸媽媽不妨趁這個好機會,好好跟孩子們互動。

 

不一次給孩子足量的食物,先詢問他想要吃多少;當你給的量少時,孩子就會在還想吃的時候試著溝通。

 

掌握3大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今天就開始試試看吧!

因為,在生活中的小改變,就可以讓孩子跟您有更多的互動喔!

圖片來源:freepik

延伸閱讀

這篇很棒的話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