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甚麼是催眠嗎? 有聽過,3,2,1 睡,電視中的人物就瞬間睡著,然後還會遺忘姓名,忘記數字等等的奇妙效果嗎?
然而其實這只是催眠其中的一小部分:舞台催眠
而真實的催眠,到底是甚麼呢?
大家有沒有開車但是心裡想其他事的經驗呢 ?
甚至好像注意力已經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但自己還在開著車,其實這就是一種催眠了,而且所有的催眠都是種自我催眠,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催眠師只是善用引導,讓大家產生了不同的自我對話。
我們不訪講幾個故事,讓大家更了解什麼是催眠。
首先來講一個經典故事《望梅止渴》
在這個故事裡,曹操當了一個厲害的催眠師,就善用了:
- 注意力的轉移
- 想像力的發揮
- 改變與相信的力量
不只是曹操,其實歷史有名的領導其實都很善用「語言的魔力」來進行催眠。
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個故事吧:
「望梅止渴」源自世說新語第二十七門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故事裡說到三國魏軍在某次行軍途中迷失了方向,將士們口渴難耐,人心惶惶士氣渙散,曹操想了一計策,便對士兵們說:「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樹林,樹上結了很多梅子,味道又酸又甜,最能解渴了!」
將士們聽了口水直流,便忘記了口渴這件事,士氣大振疾步前行,最終來到了有水源的地方,解決了危機。
這就是善用了我們有的過去經驗,來經由想像解決了困難,就讓我們看看他用了哪些催眠的方法吧。
一、注意力的引導
故事中的曹操,把原本失去耐心的士兵,在適當的時候將注意力從口渴、好累、想放棄,轉移成前方有一大片令人口水直流的梅子林呀!
所以從「口渴」變成了「再努力一點,就可以看到終點」,看到那個解渴的自己(自我實現的自己),那是一件多棒的事情!
二、想像力的發揮
這則故事裡,如果想像梅子,那個豐滿的果實(視覺),又酸又甜(味覺),一定能解渴(自我經驗對話)、能讓人流口水,那麼想像其他的開心、興奮、抑或是哀傷等等一定也可以。
假設想像快樂的事物便能讓身心獲得快樂,那想像自己成功、健康、一天比一天好,您覺得自己身心會如何改變呢?
又或者,一直想著自己好失敗、好難過、一天不如一天,那又會如何?
其實,自我對話的品質,就決定了我們的行動。
曹操的計策,並不是前方真的有酸澀回甘的梅林,而是將士信任曹操(對催眠師的信任感),相信前方就有梅林的存在,相信創造了想像力、引導注意力,彷彿口中已經吃到了梅子的酸澀回甘(過去經驗的提取),相信與想像驅使了他們繼續向前,這股動力最終造成行為的改變, 到達了水源,獲得更美好的未來。
三、相信的力量
故事中將士們若是質疑前方是否有梅子林存在,而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行動,口渴難耐,最終會是如何?
如果我對您說,您會成功、您會健康、您會一天比一天好,您會嗤之以鼻還是選擇相信?
而更好人生的決定權在誰手上?
願意幫助您的人對您說:「您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您「相信」自己會更好還是您「質疑」自己,怎麼可能會更好
生活上的負面用語:我真蠢、真廢、真醜,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或是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不知您是否看出端倪,是誰能決定選擇接受好的還是壞的呢?
就是我們自己!
四、催眠與曹操的共通點
曹操:使用話術引導計策,透過語言的力量與描繪,讓將士們產生梅子樹林的想像,藉由這個美好的想像產生前進的動力,增加了找到水源的機會。
催眠:技巧搭配想像,一同探索您所擁有的可能性,而您只要相信了這個可能性,就更有機會朝向更美好的未來。
五、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催眠師
為什麼呢?曹操善用框架的轉換,達成人生想要完成的目的。
口渴難耐的將士們=遭遇困惑失去方向與希望的人
前方有梅林走到就能解渴=催眠師的語言暗示給予目標
將士們口水直流忘記口渴=接受催眠師的暗示並產生行為改變
最終來到了有水源的地方=思想改變,產生新的行為,獲得更美好的未來
不覺得跟我們人生是怎麼創造生活的樣子很像嗎?
故事講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更了解了催眠是甚麼呢?
而時至今日, 催眠又分成很多不同派別和取向的方法,今天用科普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跟許多不同大師學習後了解的催眠。
催眠其實簡話來說就是三大部分
- 注意力的引導(意識的狀態)
- 發揮各類感官的想像力(乃至第六感以上)
- 相信與信念的力量 (價值觀以上乃至靈性)
總結
注意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與其把注意力放在負面的抱怨,不如正面的放在我自己想要什麼人生!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想像力與身心狀態的改變是息息相關的。
相信什麼決定我們的命運是什麼:催眠正是透過想像力去激發人的無限可能,讓我們開始鬆動原本有的相信,去相信一個更好的明天吧!
圖片來源
photo from pexels